乡村大地,杏林春满。
平江县加义镇咏生乡卫生院原院长胡璋琳从医近四十载,18岁便开始在基层乡村行医,他用坚守诠释着热爱与责任,他用医者仁心温暖着每一位患者,把幸福送到千家万户,为基层医疗事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与热血。
图为胡璋琳正在为病人看诊。
他是群众的“贴心人”
医者,肩负着救死扶伤的使命。不忘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一路走来,胡璋琳在平凡岗位上无私奉献,用爱守护一方百姓的健康。
胡璋琳出生在平江县咏生乡中医世家。“我记得,从懂事起,就在父亲的熏陶下慢慢开始学医。”胡璋琳告诉记者,寒来暑往,久而久之,他便从父亲手中接过了衣钵,开始了治病救人。
将时间拨回至1996年,家住咏生乡桑园村的兰奶奶突然心脏病发作,情况十分危急,闻讯的胡璋琳不顾通宵出诊的艰辛,背上药箱、骑上自行车就往患者家里赶去。当他一路颠簸赶到一处叫龙打口的地方时,浊黄的河水已经连成一大片挡住了去路。
“患者的病情就是命令。”略识水性的他没有犹豫,脱掉衣服、手举医药箱就往水中走去。不知在湍急的水流中走了多久,他才走上了岸,经过一段崎岖的山路后,终于赶到了兰奶奶家里。他顾不上休息,又忙着烧水、打针、喂药,直到患者的病情稳定后,胡璋琳才放心离开。
“当时我没想那么多,也顾不上水流有多急了,就想着怎么能尽快到对岸去,怕去晚了耽误病情。”胡璋琳回忆道。
在今年夏天平江的抗洪救灾中,胡璋琳的身影又频繁出现在抗洪一线。自防汛值守指令发布之日起,他未曾休息过一天,全天候坚守在村里的值班室,通宵巡查横垅水库,排除各类险情,不少村民和同事都称他为“拼命三郎”。
在胡璋琳办公室的桌上,一本本密密麻麻、详实完备的驻村工作日志格外引人注目。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赢得了广大村民的赞誉和信任。他不仅仅是一名医者,更是群众身边的“贴心人”。
他是卫生院的“领路人”
2001年6月,放弃多次招工转干的胡璋琳经组织提名,出任咏生乡卫生院院长。这意味着他不仅仅是一名医生,同时也是一名乡镇卫生院的管理者。
除夕是万家欢乐、家人团聚的美好日子,然而对于胡璋琳来说,自担任咏生乡卫生院院长一职以来,他已连续22个年头没有回家过除夕了。
“假期如果遇到突发情况,自己不在这里,总是觉得不太放心。”2008年的除夕深夜,咏生乡周方村一位袁姓患者家属打来电话,说有人酒精中毒,情况危急,需尽快救治。胡璋琳二话没说,背上药箱就往患者家里赶去,整整忙了3个多小时,一直在病人床边守到清晨,做好交接后才离开。
“回想我刚上任时,条件很苦,全院只有4个职工、3间危房、2张病床和1个听诊器。”胡璋琳说,“当时群众小病扛、大病拖,急诊病人泪汪汪,工资也不能按时发,特别是妇幼保健这块已经陷入瘫痪的状态。”
面对这样的情况,胡璋琳不分严寒酷暑,多方奔走,先后争取了B超机、血液分析仪、多功能病床、洗胃机、牵引床、心电图仪等30余万元的医疗器械,并争取县市资金200多万元,新建了1200余平方米的咏生乡卫生院。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咏生乡卫生院有了全面改观,各项工作健康稳定运行,医疗服务水平有了明显提升,大大缓解了咏生百姓看病难、就医难的问题。
在得到广大群众称赞的同时,胡璋琳连续4次被平江县人民政府记三等功,2023年被岳阳市委人才办评为“扎根基层优秀人才”。
他是患者的“点灯人”
2016年8月,为顺应平江医改大潮,胡璋琳服从组织安排,在咏生与加义卫生院合并后,担任加义卫生院常务副院长,并接管了健康扶贫工作。他以身作则,带领医务人员跑遍了全镇34个村。
“我自己也记不起多少次为患者上门服务了,作为一个医生,治病救人是我的本分,我很乐意这样做。”胡璋琳说。
他利用自己掌握的中医技术和社会关系,帮助尿毒症患者杨育金联系平江县第二人民医院进行血透治疗,多次送医送药上门,并资助病人3000元。患者罗妙仁患有慢性胆囊炎,其爱人患有高血压精神病,家庭生活极端困难,胡璋琳协同乡村医生将其爱人列入精神病管理,并自掏腰包购买治疗药品和生活用品,共计花费4000余元。
胡璋琳犹如一位“点灯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一位位患者带去了希望与光明。
2021年3月,胡璋琳到龄转岗,他无怨无悔、兢兢业业,开设中医门诊服务,扎根于中医中药的传承和治疗,为无数患者治疗疾病,解除痛苦。对行动不便的患者,他经常上门开展义诊活动,无论是在街市,还是在偏远的农家小院,处处留下了他志愿服务的身影。
时光荏苒,岁月催人。“从医这条路一走就是39年,其实挺难的,但既然选择了就不后悔,不改初心,会一直扎根基层,当好百姓健康的守门人。”对于年近花甲的胡璋琳来说,他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热心患者的工作态度,就是对医德医风的最好诠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