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工作 > 工作动态
华“容”英才 “引”之有道
来源:岳阳日报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21日   【字体: 】   点击数:

“目前,恒兴建材正在筹建3000多平米、全亚洲最好的UV实验室,第三方检测设备都是相关国际机构指导设立的,继续与几大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把科研队伍建设好,让人才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10月12日,华容县恒兴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皞丹非常高兴地向笔者介绍。

恒兴建材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紫外光(UV)涂料等新材料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科技企业。2020年,年产值达到4.7亿元,税收达到3200万元。该公司曾获得湖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湖南省小巨人企业、岳阳市名牌产品等诸多荣誉。公司建立了湖南省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协作研发中心,研发中心是大学生实习基地,及湖南省博士后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华容县高新区管委会党委书记王全军说:“公司快速发展的关键就在于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关键就在于人才战略。”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一个地方经济能否实现快速发展的关键,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发展的主动权。华容县作为一个内陆农业大县,县域人才极为匮乏、结构极不合理,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区域位置、经济发展、环境条件等“硬实力”“软实力”的先天不足,近年来,人才引进和使用陷入僵局,“引不进”“留不住”,如何破局?

针对县域人才难引难留,华容县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广开进贤之路,广泛集聚各方面优秀人才”要求,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转变思路,多措并举,引才聚才取得明显成效。

从“等”到“抢”的转变之路

主动走出去,到高校“摆摊设点”“抢”人才

“今年,由政府统一组织来校进行招聘的,你们是第一个,我们当然要支持,一定会把最优秀的学生推荐给你们。”中南林科大负责就业工作的孙林琳老师向前来参加校园招聘的华容县委人才办的同志积极推荐他们的优秀学生。

“真没有想到,在这里碰到家乡的单位来我们学校招人,好有亲切感”,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黄伟很激动,当场就与华容东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所签下了就业协议。

过去我们招聘人才以在“家里等”为主,思想保守,人才供给与需求错位,用人单位反映,人才越来越难招了,有的企业反映招不到合适的人,有的事业单位反映在人才招聘中没有选择的主动权,只能被动接受,对招聘的个别对象不太满意。随着当前社会与科技飞速进步,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才流动越来越频繁,环境在变,形势在变,人才招聘的渠道和方法也必须要变。近年来,该县实施“百名英才引进工程”,每年在高校毕业生求职的旺季,都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到长沙、武汉等人才集中的城市和高校参加人才招聘会,开展“四海揽才”活动。2021年3月,该县组织县教体局、卫健局、农业农村局、林业局、工业园等27家企事业单位组团赴中南林科大、南华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等10所高校参加校园招聘大型双选会10次,推介47个招聘岗位,组织现场报名咨询人数达1000人次,接收简历600多份,共有138人报名填写就业意向书,择优聘用了50名重点高校优秀毕业生。

下一步,华容县还将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实现校地常态化联动,为县域企事业单位搭建人才引进平台,及时向相关高校发布人才需求目录,实现供需信息高效对接。建立高校学生实习基地,提前把高校学生请过来,熟悉环境,增进了解,主动解锁和探索人才引进新路径,着力帮助企事业单位解决引才难问题。

从“招”到“请”的转变之路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靶向”把专家“请进来”

“在县医院挂专家号是50元,到湘雅医院挂刘教授专家号要70元,一个人去长沙往返交通费至少200多元,加上住宿费、生活费等杂费开支,至少要多开支1000元以上,如果有家人陪同,费用更多。”这是在华容县人民医院门诊大厅成功挂上湘雅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刘小伟专家号的病人家属王先生给笔者算的一笔账。

“对于上级医院一号难求的专家教授,我们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住、但求常来,”华容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向正华深有感触地说:“我们从医院实际出发,从患者需要出发,对接聘请了省内外各个专业的多名专家。要不到专家的‘人’、就要他的‘技术’,要不到他的上班时间、就要他的休息时间。”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高质量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和就医需求也水涨船高。县级医院高层次医疗专业技术人才引不进、留不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该县赴省内外大医院就医的患者逐年递增,给患病群众造成了较大经济负担。

近年来,华容县把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作为民生实事工作重中之重来抓,着眼“高精尖缺”“靶向”柔性引进高层次专家人才,主动对接省内外三甲医院,聘请知名专家上门,让群众在县内享受到省城三甲医院知名专家的医疗服务,极大方便全县群众看病就医,有效缓解群众到省城“就医难”“看病贵”问题。

华容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先后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湘雅二医院以及省外的同济医院、上海交大附属新华医院等三甲医院140余名知名专家(团队)签约,聘请专家担任医院相关学科的技术顾问,不要求转移人事关系,不要求常年驻院工作,专家可利用周六、周日或者其他时间,定期来医院工作,签约服务时间1年。外聘专家工作内容主要是通过坐诊、查房、会诊、手术等形式对疑难病例、重点病人提出指导性诊疗意见,指导或主持手术治疗。通过开展业务讲座、培训、跟班学习或选送医生到专家所在医院进修带教等形式,帮助医院培养医疗技术人才。指导科室管理,规范工作流程,进行科研协作,建立医联体资源共享,提升科室整体业务管理水平和专业队伍素质。

周六、周日“教授来了”成了湘北地区一块金字招牌,吸引了岳阳市区、南县、石首、君山等附近地区的疑难病患者慕名前来就诊。外聘医疗专家共来该县接诊门诊病人15000多人次,到病房查房会诊近8000人次,开展大型手术或新手术1000多台次,累计为病人节约各项费用数千万元。2020年,全县医院单日住院病人数比之前增加近300人次,增长了20%以上,有效促进了“大病不出县”目标的实现。

华容县开始全面推进柔性引才工作以来,还先后聘请湖南师范大学、长沙“四大名校”50名专家、名师担任教育发展咨询专家和学科发展指导专家,从湖南大学、湖南农科院特邀8名专家、教授聘任县派科技特派员,聘请其他产业发展专家32人。

从“招”到“育”的转变之路

实施“储备计划”,让紧缺岗位不再后继无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

早在前几年,基层人才队伍年龄老化,结构失调,技术力量断层,人员素质整体不高,乡村教师、医生和乡镇农技、水利等专业技术人才数量明显不足,环保、村建规划、物流和社会服务等新兴行业人才奇缺矛盾突显。

从2017年开始,华容县为着力解决基层紧缺专业岗位长期以来存在的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加大了省市公费师范生、医学生、农技特岗生等定向培养的力度,结合该县实际,每年还会对农业、水利、交通、文化艺术、企业管理等其他紧缺专业人才实行自主定向培养,其具体实施办法为鼓励该县农村贫困学生报考定向培养专业,被全日制二本以上院校录取后,签订定向培养协议,县财政每年给予定向培养对象1万元学费资助。定向培养对象毕业后回华容工作,凭学历证、学位证及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书与用人单位签订试用期为一年的聘用合同,县财政再一次性给予2万元奖励。试用期满,经考核合格,列为事业编制。2021年7月,该县水利局定向培养的3名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人才被安置到专业技术部门,有效充实了县水利局的专业技术力量。

2018年8月,华容县探索实施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本土化人才培养定向就业服务项目,面向华容本籍学生范围内招生,被职业技术学院录取的临床医疗、护理专业的学生,热爱医疗卫生行业,志愿在乡镇卫生院服务的学生,签约后,在学习期间,给予免除学费,并享受一定的生活补助费。毕业后按定向就业协议直接分配到乡镇卫生院工作。

2020年8月,为了进一步打造一支年纪轻、结构优、能力强的高素质村(社区)干部队伍,华容县又面向社会公开招录86名村社区干部,加强村级后备干部储备。对任职期间表现优秀、能力突出、群众认可的,按程序优先选拔担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县级每年单列编制,从符合任职年限的大学学历村(社区)干部中招录乡镇事业编制人员、考录乡镇公务员;对任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达到规定年限、期间表现优秀、能力突出、群众认可的,按相关考核程序优先选拔担任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到农村基层任村干部,既有利好政策,又能报效家乡!对我们这些年轻人很有吸引力。”在广州元天电器工程公司工作的华容籍大学毕业生蔡法霖毅然回乡任职。全县“全覆盖”实现一村至少一名35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年轻干部的目标。

2017年来,华容县全面启动实施“紧缺专业技术人员定向培养储备计划”,采取“计划招生、定向培养、学费资助、定向工作”的方式,已定向培养乡村教师419人,基层卫生医疗人才210人,农业水利特岗生54人,其他紧缺专业人才23人,打造了一支规模宏大、留得住、能战斗的“本土化”人才队伍。

从“引”到“用”的转变之路

使用高层次人才催生“鲶鱼效应”

“以前,我们单位人员老化,平均年龄都在50岁以上,干部没有激情,暮气沉沉。这两年我们农业农村局引进了一批年轻人,带来了生气,感觉单位一下子有了活力。”

“我们庆祝建党100周年的演讲活动和晚会活动,就是这些青年干部组织的,好多年没有组织这样高水平的活动了,真的组织得蛮好,充分展示了我们农业农村人的形象,凝聚了人心!”

“真没有想到,还有研究生来我们农业农村局,这些年轻人有知识、有水平、有干劲,影响我们其他同志,我们有的干部能够明显感受到压力,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这是该县农业农村局的几位干部在一起聊天时的对话。

华容县引进高层次人才,根据人岗相适的原则安排到专业性较强的岗位上,每人明确1-2名岗位导师“传帮带”,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提升业务水平,帮助他们尽快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在业务上占领知识本领的高峰,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好专业支撑。

2019年以来,华容县开始组织实施高层次人才专项招聘工作,专门引进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学位或副高及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通过简化考试程序、开通绿色通道引进硕士研究生(副高专业技术人才)95人,“双一流”全日制本科生39人。引进高层次人才,不仅注入了新鲜血液、增添了干事活力,而且在客观上形成了“鲶鱼效应”,他们刻苦学习的精神、吃苦耐劳的品质、完备的知识结构、开阔的视野、积极探索的个性和独到的创新思维,也让本土的人才看到自身差距,产生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促进了他们积极“充电”,自觉转变工作作风。

一个地方想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让人才尽心为地方服务,还必须对人才给予足够的尊重和爱护。华容县东湖湿地公园管理所的硕士研究生杨辉,常德人,刚来时,被安排在综合办公室,杂事多,专业也不怎么对口,业务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很不安心,有想走的思想。“我知道后立即找他谈心,帮他解惑,还召开班子成员会议专门进行研究,从思想、工作和个人生活等方面对他进行关心,拿出了措施”,东湖湿地公园管理所负责人张友慧介绍,近年来,由杨辉负责的项目,先后成功申报中央和地方项目7个,投资700多万元,还为主撰写和发表论文《湖南华容东湖国家湿地公园不同生境鸟类特征研究》,因为出色的业绩,杨辉被提拔为工会主席。“他们还帮他找了女朋友,结婚买房缺钱,友慧同志还借给他2万元,这样子就把他真正留了下来,杨辉也很感恩,工作很出色,专业能力很强,他拿补贴、提拔,其他干部都心服口服”,该县林业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易旭辉如是说。

从“引”到“招”的转变之路

实施“回乡计划”,让人才回家的路不再遥远

“那天是星期五,坐在回家的高铁上,情绪正有些低落,我老公给我发了一个信息‘来一场没有乡愁的奋斗!华容出台人才回乡计划’,点开链接一看,都有点激动,我可以不用那么辛苦来回奔波了,回家的路不远了。”在全县高层次人才座谈会上,华容一中陶丹老师回忆当时回来的情景,仍然有些激动。在湖南大学读完本科、研究生后,陶丹留在省城长沙工作,但父母、老公和孩子还一直在华容工作、生活,每周周末都是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带着牵挂去长沙上班。“父母在这里,老公在这里,孩子在这里,家就在这里!”这两年陶丹一直有回家的念头。“人才回乡计划”开始实施后,陶丹第一时间报了名,凭借着扎实的学识功底,出色的工作表现,顺利通过县教育体育局的考核,根据其所学专业,安排到华容一中担任高中英语教师。如今,陶丹已经调回华容半个多月了,“一切都挺好的,每天下班回家就能见到爱的人,幸福感提升了,心也安了,工作也更专心了。非常感恩人才回乡政策,帮助我回家了!”

与家人长期分离,不能在近旁孝敬父母,不能陪伴孩子一起成长,不能及时出现于家人危难之时……这是在外漂泊游子的无奈。

该县市场监督局硕士研究生伍娟霞在2019年9月之前与丈夫、孩子是三地分居,她估算了一下,结婚5年,一家人真正在一起的时间不足10个月。伍娟霞当初选择回华容的初衷很简单,就是不希望在小孩的成长过程中缺失母爱。“我回来后,单位对我很重视,很关心,工作很舒心。县里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政策,给我发了人才补贴、给我女儿读书提供方便……人才回乡计划政策出来后,我就劝我爱人回来,今年3月份,他也放弃了昆明的工作,回到了华容,感谢这个政策给了我们一个完整的家。我身边的同事说我是‘外地媳妇招回了本地郎’。”

鼓励华容籍各类优秀人才回乡干事创业,建立域外在编人才回乡绿色通道,2020年10月,华容县首次向社会公开发布《华容籍在外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人才回乡计划”公告》,华容籍在外工作的在编在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其配偶或父母在华容工作(或常住户口为华容籍),本人在外工作的在编在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龄在40岁以下、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县外机关、企事业单位在编在职人员,由本人申请,经调出单位同意,考察合格,通过双向选择,可按规定办理正式调动(聘用)手续,安排回华容县相应岗位工作。在不到1年的时间内,正是由于“人才回乡计划”的实施,“以才招才”让41名丈夫(妻子)回到了爱人身边、儿子(女儿)回到了父母近旁,回到家乡,报效家乡、建设家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人才竞争的背后实际上是人才发展环境的竞争。近年来,华容县从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着手夯实人才强县根基,出台了《华容县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暂行办法》《华容“英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等,在政治待遇、薪酬待遇、创业扶持、住房保障、职称评定、医疗保健、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9个方面给予人才政策支持。

当前,华容正打造人才“洼地”,迈向发展“高地”,各类人才纷至沓来,人才队伍建设风生水起,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打印本页 纠错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