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在线服务 > 在线投稿
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要发挥“三个优势”(裴淼淼)
来源:网上投稿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03日   【字体: 】   点击数: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促进乡村振兴工作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课题。如何切实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格局,着力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笔者认为,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关键是要发挥好“三个优势

一要发挥好党建是基层组织发展的“红色引擎”优势,创新思路激活力。心理学中有个“巴甫洛夫效应”,它讲“任何一个习惯都是经过训练养成的”。要把群众吸引到党建中去,就要从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做起,有意识去培养群众参与进来的习惯,习惯的养成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以“光环效应”培树品牌。利用村内外的名人、能人在乡村党群服务中心建阵地、办班、参与议事等活动,利用“光环效应”,打造有一定社会影响的文体活动品牌、文化健康品牌、协商议事品牌等,吸引群众参与。二是以固化节点训练习惯。利用每月的党员活动日强化对党员的政治训练,用“议事会”制度强化干部群众参与村务管理训练,把每天、每周的文体活动、竞赛时间固定下来,把重阳节“孝老爱亲”、春节期间乡土人才联络、开学季优秀学子评比等活动坚持下来,让群形成“节点到、群众到”的聚集习惯。三是以荣誉激励共建共享。在为群众活动提供场所服务的基础上,可采取在活动中评比优秀标兵、颁发奖品等方式,从荣誉感上激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二要发挥好党建对功能场所建设的“有效覆盖”优势,服务群众零距离。乡村党群服务中心该设哪些功能场所,最根本的是要围绕农村党组织的职责和农村群众的需求去设置。《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明确规定了党支部的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等七项职责,这“七项职责”可以整合为政治功能、治理功能、发展功能、服务功能“四大功能”,由党群服务中心实现,实现路径可从三个方面努力:一是“六个必备”。每个党群服务中心设置党员活动室、矛盾调解室、医疗卫生室、老年幸福院、文化活动室、农民经济合作社六个功能场所,满足农村党组织发挥“四大功能”的需要。就需求侧而言,这也回应了农民对健康、文化、致富、参与村务管理、维护个人权利的需求。二是“百米生活服务圈”。对一些交通、人口、历史文化等各方面具备优势的村(社区),可在“六个必备”的基础上,在周边一百米范围内按照“一室多用”的原则,建设警务室、村史馆、教育辅导、电信物流服务、农产品购销、金融服务等功能室,实现党群服务中心服务群众生产生活功能的拓展。三是“一去一联”。所谓“去”,就是去行政化,比如农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的办公室要尽力去掉,倒逼村干部到各功能室中办公或到百姓家中、田间地头开展面对面服务。所谓“联”,就是对人口较少、距离很近的村,可采取服务功能联建共用的方式,实现资源共享、服务功能最大化。

三要发挥好党建在引领党员队伍上的“金字招牌”优势,示范带动创先进。可探索党群服务中心“三化”建设借力发力:一是坚持党群服务中心向美学方向发展,实现“空间美学化。做强仪式感,提高党员群众教育管理质量。比如运用规范的党旗、党徽、宣誓墙等党建标识增强阵地的庄严感、仪式感;利用颇具美感的党建文化、红色文化、清廉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版面设计等增强阵地的教育力、感染力,让党员群众置身其中,不由自主产生政治自觉、规矩自觉。二是坚持党群服务中心向多功能治理单元集合发展,实现“功能多元化”。把人聚起来,构建党建引领下的协商治理模式。以村党支部为核心,比如以村民为主体,在党群服务中心设置党群议事厅等,运用好河南邓州的“四议两公开”、湖南岳阳的农村党员干部“五到五促”工作法等制度,让党群服务中心的老年幸福院、党群议事厅等功能场所不仅能发挥自有的服务群众功能,还可以发挥党员群众共商共议的治理单元功能,让群众接受服务中参与村务决策、管理和监督,从而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三是坚持党群服务中心运营维护吸引社会组织参与,实现“运营社会化”。孵化自组织,让群众在自治中共享治理成果。比如可以着力扶持发展以“5+N”为框架的基层自组织自治体系,“5”包括志愿者协会、老年协会(红白理事会)、文明道德评议会、平安守望岗、乡贤理事会,“N”是多个特色文化组织,如戏社、武术队、舞蹈队等。努力把每个群众放到一个或多个自组织中,让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让自组织有序参与乡村治理,以治理社会化促进治理现代化。

全面推进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最突出的短板在农村,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也在农村。要进一步把握好基层党建特色的本质属性、方式方法,活跃基层党建氛围,助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水平和促进乡村振兴的能力实现新的提升。

 

 

 
 
打印本页 纠错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