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大地依然春寒料峭,但走进洞庭湖畔、汨罗江边的一个个远程教育站点,直觉得一股股清新浓郁的学科学技术、比致富本领、促和谐发展新风扑面而来,温暖着人们的心头。 “远程教育,近程服务”,岳阳市依托远程教育平台开展的农村党员科学素质行动,犹如一股和煦的春风,为远程教育工作拓展了新的领域,增添了新的生气……
春之声--
科学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推进农村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岳阳市农村党员科学素质行动专家组成员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官春云深切地感受到科技对农村的重要作用和农民对科学的热切追求。
“油菜产量提高有什么好招?”“要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防治病虫害……”2008年10月24日上午,岳阳市农村党员科学素质行动现场启动仪式在湘阴县新华村油菜田间举行,官春云教授耐心细致地帮当地油菜种植户解疑释惑,令许多前来问询技术的农民喜笑颜开,满载而归。仪式结束后,他与专家组成员一起又来到位于明山村的油菜基地实地察看。“苗期要注意防蚜虫,肥料要给足”、“9月播种是最佳季节,全苗、齐苗要注意补水”,官教授对当地农民反复叮嘱油菜栽培期间要注意的技术问题。种植300多亩油菜的农村党员欧阳超群边听边记,还留下了几位专家的电话,表示今后遇到技术难题会及时求教。他高兴地说:“我们农民盼的就是能多学科技知识,掌握这一发家致富的‘法宝’。”
建为学,学为用。作为中央和省委确定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首批试点和扩大试点单位之一,在全市远程教育全面建成开通后,如何更好地实现远程教育“以用为本”的要求,如何更好地发挥教育党员、服务群众、促进发展的作用,岳阳市委组织部、市委远程办经过深入调研,依托远程教育平台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农村党员科学素质行动。行动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为基础,以远程教育网络为平台,以形式多样的学用活动为载体,组织对农村党员群众进行科学素质和实用技能教育培训,使全市广大农村党员增强党性观念,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掌握实用技能,成为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代表。以农村党员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农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从而推进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小康社会建设。
为组织好农村党员科学素质行动,岳阳市委远程办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严华任组长的行动协调小组,明确了工作任务和部门职责。在市委远程办的组织协调下,市科技、农业、林业、畜牧水产等十多家职能部门围绕全市产业实际和群众需求,精心制作了一份份“科技菜单”,通过站点培训和专家互动,把远程教育平台联合打造成了深受农民群众欢迎的“科技超市”。
临湘市聂市镇东红村农民卢木清正是通过科学素质行动,成为了远程教育“科技超市”的常客,40多岁的他又燃起了创业的激情。
卢木清去年10月从广西北海返乡回村,一时无所适从,整天“泡”在麻将桌上。去年底,村党支部举办返乡农民工远程教育技术培训班,当卢木清走进培训站点时,二十多位村民正聚精会神地收看电视水产养殖讲座。四十多分钟的电视讲座结束后,村上请来的县水产专家又开始讲授珍珠水产养殖技术。卢木清抽完一根烟后,像是听出了一点门道,自己没随身带纸和笔,他便向村支书借来一支笔,讨来几页纸,开始认真地作下笔记。2月底,在镇村两级的支持下,卢木清和另一位村民联合承包了村里的一百亩水面,进行珍珠养殖,开始了他的“科技致富梦”。
如今的卢木清,已经把村里的远教站点当成了自己的另一个“家”,还通过市委远程办的农村党员科学素质行动网页联系上了市畜牧局水产专家李亚白,三天两头请教养殖技术。他逢人乐呵呵地说:“守着远程教育这样一所不花钱的学校,在农村就能学到一技之长,不比在外打工差。”
岳阳市农村党员科学素质行动的实施,向全市14万农村党员吹响了科学发展、科技致富的强劲号角。行动开展以来,市直21家行动责任单位和县市区相关部门围绕科学生产和增效增收,依托远程教育平台组织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次上万次,培训党员干部和群众50多万人次。学政策、讲科学,比致富、促发展,在岳阳基层党员群众中已蔚然成风。
春之舞--
田园欢歌
近年来,随着党员干部文化知识结构的改善,特别是思路眼界的拓展提升,以往通过远程站点单纯灌输式、单方面被动式的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广大党员干部的需要。面对这些情况,在农村党员科学素质行动中,岳阳市各级远程教育部门采取积极措施,强化远程教学的主体意识,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激发党员群众的参训热情,实行示范引导,实现教学互动,创新培训形式,增强了培训效果。
实行“站点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培训模式,是农村党员科学素质行动开展以来远程教育培训的一大特色。在湘阴县活动启动现场,袁家铺镇、白泥湖乡作为远程教育“优质高效油菜产业示范基地”,成为了附近农民利用冬闲田开展“双低”油菜种植的“培训示范田”。目前,该县冬种油菜面积已达40万亩,通过“双季稻区油菜特早熟育种与机械化生产技术研究示范”,为农民增收近6000万元。
农村党员科学素质行动开展以来,通过依托站点申报、部门严格审核,目前,岳阳市已建立远程教育示范基地112个,其中,既有依托地方产业建立的“产业示范基地”,也有依托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建立的“科技示范基地”。
华容县结合农村党员冬训,将今年2月定为“全县农村党员科学素质行动强化提高月”。2月15日,元宵刚过,华容县委远程办领导就带领县农业局5名专家,驱车来到注滋口镇南安村“蔬菜产业示范基地”200多个蔬菜大棚之中,向该村70多名党员群众引导使用农家肥和生物有机肥,生产绿色品牌蔬菜。
在满是蔬菜秧苗的大棚里,50岁的种菜能手党员刘顺满正给辣椒苗浇泼粪水。大棚里臭气扑面。鼻尖满是汗珠子的老刘含笑着打趣道:“就嫌臭呀,我还没有掺饼肥呢,人畜粪掺饼肥沤制那才叫臭不可闻呢!”他用力将一瓢粪水仙女散花般地洒开后,顿了顿又说:“臭是臭了点,不过这是好东西呀,人家用化肥种的菜冒得一点味,我用农家肥种的菜呀,菜贩子上门要排队抢购呢,有的还自己跑到菜园里摘菜……”该村村主任周松培算了一笔帐:“像白菜之类的叶类蔬菜,施多了氮肥检测就过不了关,大城市还不要。现在化肥价格又高,一包碳胺要35块,用农家肥既划得来又培肥了地力。”
通过建立远程教育示范基地开展技能培训,如今,华容县90%以上的农户种植瓜果、蔬菜都时兴施农家肥。全县通过国家无公害产品产地认定的蔬菜及水产种养面积达24万亩,华容芦笋、华容豆角、潘家辣椒、东湖胖头鱼等26个品种通过了国家无公害产品认证。特别是华容芥菜已通过农业部首批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产品畅销全国各地。
“建立一个基地、用活一批站点、富裕一方群众”。一个个建立在巴陵田园的远程教育示范基地,在发挥科技示范引领作用的同时,更是与全市3068个站点的远程培训紧密相连、相互衔接,增强了学用的直观性和实效性,影响和带动广大农民群众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切实提高了村民的整体素质。有形基地,有限平台,带给农民群众的却是无限的服务。党员干部高兴地说,远程教育示范基地就像一个“科技小舞台”,小舞台发挥着大作用。
春之曲--
民生乐章
岳阳羊楼司镇水田村敖家组余树林、肖燕夫妇原来一直在广东沿海打工,受金融危机影响,去年10月双双失业返乡。余树林原在东莞台资电子厂工作,月薪5000多元,失业回家后,想办一个电子元器件小厂,在筹措资金、申办执照、技术市场方面都有困难。镇党委了解他的情况后,先是鼓励他利用远教平台学用技术,分析市场获取信息,然后协调农业银行,提供3万元小额信贷支持,协调工商税务部门及时办理有关证照。今年元月,投资10多万元,聘用员工5人的“红天地”电子厂正式开工,现在5万多元的产品已销往岳阳、咸宁等地。爱人肖燕原在东莞从事文秘工作,失业返乡后,在镇党委的指引下,通过远教站点培训班平台,于去年12月被远程教育示范基地、湖南省著名企业“十三村”食品有限公司聘为文职人员,月薪1000多元,还有“三金”保障。这是岳阳市依托远程教育平台,采取得力措施,服务返乡农民工本地就业创业的一个缩影。
岳阳市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在外务工经商的农民工队伍庞大,去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市共有15万余名农民工失业返乡。如何提高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本领,推动农民工在本地就业和再创业,建设和谐家园,成为摆在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头等民生大事。
在实施农村党员科学素质行动过程中,岳阳市委远程办充分利用农村远程教育网络线长面广、信息快捷的特点,重点开展了农民工科技素质教育和就业创业培训活动,积极为返乡农民工提供便利服务,有力推动了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在巴陵大地谱写了一曲曲服务民生的和谐乐章。
根据市场需求,结合返乡农民工的年龄、知识结构和就业、创业愿望,岳阳市各远程教育终端站点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学什么”的“菜单式”培训方式,举办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及种植、养殖业实用技术培训。岳阳县积极组织远程教育成员单位千方百计、多措并举为返乡农民工“造岗”,并积极推行“订单式培训”,通过劳动部门工作人员深入厂矿企业,搜寻单位信息,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再利用远程教育平台,按照企业用工的要求,对返乡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近二个月来,共有1200多名返乡农民工培训结业,被安置到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拓帮电子厂等大中型企业就业。
临湘市委远程办采取集中培训的形式,组织农口系统各局和卫生、文化、劳动、科技等单位专业人员到远教中心站点集中授课,送技术上门。各乡镇也根据自身产业特色聘请乡土专家到远教站点开展培训活动。林业局土专家李乐阳在詹桥镇居委会站点和羊楼司新屋村站点举办的楠竹栽培技术培训班,畜牧局水产工程师余振华在源潭镇长源村站点、江南镇牛湖村等站点举办的黄鳝网箱养鳝技术培训班,对返乡农民工进行面对面讲解和手把手指导,进一步提高了农民工的就业技能和创业热情。
云溪区紧紧围绕“返乡不失业,转岗有技能,就业有保障”的原则,利用区农村党员培训基地,依托农业产业企业、云溪工业园、驻区岳化、长炼等大厂联合办学,设立了汽车维修、专业驾驶员操作、农业种植、水产畜牧养殖等10余个科目,利用远教站点培训返乡农民工1000多人次。
结合返乡农民工所掌握的技术、经验,市县远程办积极协调劳动、农业、科技等部门,及时搜集发布企业用工需求和创业信息,并配合劳动部门举办了返乡农民工现场服务及专场招聘会。2月中旬,岳阳楼区委组织部、区委远程办与劳动部门联合组织了“2009年明灯计划之返乡农民工专场招聘会”。心连心集团、华天大酒店、白象集团、湘岳食品有限公司等100余家用人单位进场招聘,提供会计、司机、机械工、电工、锅炉工、营业员30多个工种的就业岗位2000余个,吸引求职者6000余人,800多人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合同。类似的招聘会全市已经组织了16场,直接服务返乡农民工30000余人,解决就业12000余人。
各级基层党组织还切实依托远程教育示范基地,免费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吸纳就业,使他们掌握致富技术,更新观念,为返乡农民工拓宽了就业、创业渠道。洞庭鸽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严跃明2003年通过远教培训掌握了美国王鸽的养殖技术,创业发展成为了洞庭湖畔“鸽子王”,2008年获全省“袁隆平科技奖”。严跃明对远程教育充满了感情。作为全市远程教育示范基地,公司为返乡农民工优先提供就业岗位的同时,还利用村远教站点免费对他们进行肉鸽养殖技术培训,帮助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科技致富。岳阳市已经建立的112家远程教育示范基地,去年10月以来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600余个,其中80%为返乡农民工。
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岳阳市农村党员科学素质行动的实施,正似这轻洒雨露、催发生机的春风,点染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一派明丽美好的花田胜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