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员风采
燃烧的夕阳--追记全国优秀校外辅导员、湖南省临湘市退休教师曹步植
来源:中共岳阳市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16日   【字体: 】   点击数:

2007年6月22日傍晚,一轮燃烧的夕阳染红了湘北的天空。
13年来的此时此刻,一位面容清瘦、精神矍铄的退休教师已完成了一天的校外辅导,正踏着夕阳从校园归来。
这天,73岁高龄的他照例在临湘六中开展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时,却突发脑溢血,倒在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三尺讲台,含笑离开了他挚爱的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岗位。
五十万临湘人民深深缅怀这位杰出的教育工作者、公民道德楷模、德高望重的老人--湖南省临湘市教育局关工委副主任、讲师团副团长曹步植同志。
让夕阳红遍校园
1994年,为党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44年的曹步植同志光荣退休了。
曹家一大家人欢聚一堂,儿孙们纷纷向他敬酒表示祝贺。5个子女向父亲表达了各自的心声,有的希望他好好歇歇,有的希望他帮助辅导孙子,有的希望他帮助接送小孙子上学。孙子孙女们更是兴奋:“太好哒,爷爷可以天天陪我们?!”望着和睦快乐的一大家人,沉浸在幸福之中的曹老有一句话实在说不出口,但他不得不说:“有件事要告诉大家,前几天我已和教育局联系好了,准备参加局里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工作,先到市二完小任校外辅导员,下星期就要上班了,你们各家的事各自处理。”此话一出,大家一片哗然,纷纷提出不同意见。老朋友们听说了,也有的好心劝他:“曹爹,你的命那么好,两个儿子当官,两个儿子当老板,吃不完用不完,该在家里享享天伦之乐了,还搞什么关协工作。”但曹老决定了的事,看来没得商量。
面对家人和朋友的不理解,曹老很坦然,总是一笑了之:“人活百年,总有一死。后一代若是不能健康成长,那我们这些老一辈人活100岁又有什么意义呢?”
退休手续办了才几天,曹步植就开始了他不计报酬、献夕阳余辉的人生新的征程,去创造生命的再次辉煌。
校外辅导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关心下一代协会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曹步植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要求必须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地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革命传统及公民道德等方面的教育。为了迅速进入角色,曹步植白天走访家庭、搞社会调查、上辅导课,晚上抓紧时间“充电”,大量阅读《儿童心理学》、《最佳教子方法》等方面的书籍,还自费订阅了《中国教育报》、《火炬》、《家庭教育》等10多种报刊杂志,每天工作学习在12小时以上,经常学习备课到凌晨,比退休前还要忙还要累呢。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曹老无比激动,感到这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机会。他上图书馆查阅了大量资料,去新华书店买了几本有关香港回归的书,连续十多个晚上加班写讲稿,写出了《东方明珠》、《百年话香港》、《一国两制与香港回归》3课,在二完小讲授后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城区学校纷纷请他讲课,于是他冒着高温酷暑奔走在各学校,满怀深情地一连讲了20多场,人虽瘦了一圈,心里却有说不出的高兴。他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先后有5所学校聘请他为校外辅导员和家教教师。
老牛已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曹步植自知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责任更大了,不敢有丝毫的松懈。一位家长曾问他:“您没事的时候也打点小牌、钓钓鱼、养养花吗?”曹老不好意思地说:“我这个人啊,是个老顽固,不开窍,这些时尚的东西我一是没兴趣,二是没时间。我搞了几十年教育,与孩子们打交道惯了,看不到他们的笑脸,听不到他们的声音,就感到寂寞。所以我的快乐在孩子们中间,孩子们快乐,我就快乐。”因此。他将全部身心投入到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去。
党中央国务院的每一次重大会议召开,每一次重大政策出台,每一次重大活动开展,曹步植都认真的学习,认真的准备,认真的贯彻,及时对学生进行辅导。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出台才20多天,曹老就结合《意见》要求给学生上了《拒绝黄毒,做遵纪守法的好学生》辅导课,比一些党政机关的动作还快。
学校每年放寒暑假时,曹步植在家里坐不住,心里总觉得慌,就到市委政府机关和各个科局级单位,给机关子弟上辅导课,从未要过一分报酬。有时上一整天课下来,累得晚上回家吃也吃不了,睡也睡不好。老伴看着他好心痛,不知流了多少泪。但他只要第二天还能起床,就照样出门作辅导。
为了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效结合起来,使家长们具备让孩子快乐成才的意识与良好的家庭教育方法,曹步植在当好校外辅导员的同时,于1996年率先在二完小办起了家长学校,并规定每个星期一的晚上为雷打不动的授课时间。刚开始时,家长的积极性并不高,特别是落雪下雨的时候人就更少。曹老并没有责怪家长,而是用行动去感染他们。一个大雪纷飞的周一晚上,路上冰冻三尺,行人稀少,他从家里出来后,站在大雪中等了半个小时才搭上交通车,下车后还要走1500米的路程才到学校,因为天色昏暗,他在路上摔倒了3次,外衣全部湿透,硬是坚持为家长们上完了2个小时的课。家长们深深感动,自此之后,都一个不漏地来参加听课。有的家长学校没办多久就坚持不下去了,而二完小的家长学校开办11年来,越办越红火,还被评为湖南省示范家长学校。《中国教育报》、《中国科技导报》、《湖南教育》等多家报刊,先后在头版头条报道了该校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经验做法,这其中有曹步植同志付出的一份心血,有他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13个春去秋来,13载风雨兼程,曹步植用生命书写了余辉不尽、发光不止的壮丽诗篇。据统计,他共为学生与家长讲授各类思想道德教育课2000多节,平均每2天就有一节,步行往返学校路程达2万余里;共写讲稿900多篇,平均每周要写1.5篇,总计达500多万字,受其教育的人达10多万人次。他还将自己编写的讲课稿打印5000多份,免费下发到全市各中小学校外辅导站和家长学校,作为校外辅导和家教共同教材,其中有8篇讲稿还被湖南省家教指导中心评为二等奖。
让爱心温暖校园
    孩子们的欢声笑语给了曹步植无穷的快乐与工作动力。与此同时,那些因家境贫困或遭遇不幸而愁眉苦脸、沉默寡言的孩子,那些因玩劣调皮而遭棍棒相加的孩子,也给了他心灵上的强烈震撼,让他无数个夜晚难以成眠。他牵挂着他们,无时无处不在帮助着他们。
1996年10月,在曹步植的大力倡导下,先在二完小成立了扶贫基金会,他亲自起草制订了《扶贫助学章程》,宗旨是解除贫困学生学习、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帮助他们完成义务教育。之后,他又在他任校外辅导员的实验学校及长安镇几所学校,建立了相应的扶贫机构,帮助完善了扶贫助学机制。同时,他还争取到学校领导重视,在各班级开展了“献爱心”主题班会200多场次,广泛发动师生、家长、社会人士募捐,共募集了20多万元的扶贫助学资金,帮助了600多名贫困学子。
1998年夏,位于长江流域的临湘,遭受了百年未遇的洪涝灾害,部分家庭受灾严重,一些学生将面临辍学。作为市关工委委员的曹步植寝食难安,立即向关工委建议,向全市发出了“伸出援助之手,救助受灾同学”的倡议书。曹老顶着烈日、冒着高温,手持倡议书逐个单位上门做工作,募集到救济金4万多元,使300多名家庭受灾的学生顺利上学。
在2001年上家教课的一个晚上,曹步植听到几个家长在议论,说的是一个姓叶的初中生以高分考起了临湘一中,因家里太穷可能上不了学,都感到很惋惜。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曹老当时就向她们询问情况,她们说只听说小叶的父亲已判刑,母亲在临湘街上擦皮鞋,住在一户人家的地下室里。曹老记在了心里。于是,他利用暑假时间到处打听母子俩的住址,并上街找擦皮鞋的一个一个地问,终于找到了他们。曹老亲自帮他们写报告,找关工委盖章,找教育局领导批字,找一中领导说情,终于感动了学校领导,同意减免该生3年的学杂费、食宿费共5800元。曹老还在生活上照顾他,给他零花钱,给他送吃的穿的。小叶没有辜负曹老的期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后来,他在写给曹老的信中说:“您是太阳,用您的光芒照耀着我前行的方向;您是夕阳,用您的余辉温暖着我脆弱的心房。没有您,今天的我也许变成了街头的一个小混混。”
曹步植去世的消息传开后,一对年愈古稀的夫妻赶了10多里山路来到殡仪馆,连续3个晚上守护在曹老的灵柩旁,泪水都哭干了。他们是小明的爷爷奶奶。原来,小明在3岁的时候爸爸、妈妈死了,他只好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是曹老一直支助着他们,无微不至地关心他们,才让小明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
一次,曹老在住院时,听说旁边病房有一个农村妇女丈夫已去世,因治病欠了3万多元的债,2个孩子辍学在家。曹老出院后,跑教育、民政、劳动等部门,帮他们解决救济问题,自己还上门送钱送物给他们,使2个孩子重返了校园。
曹老有一双皮鞋穿了5年多,补了好几回,老伴把它丢进了垃圾桶,他捡回来又穿。他说:“这双鞋又不是穿不得,买双新的要几百块,可以帮助2个孩子上学了,还是留着吧!”他一生唯一的爱好就是抽烟,这是他当年一个人在大山里教书时养成的。有时,他儿子给一包好烟孝敬他,他都舍不得抽,拿去换5包差烟。他认为,自己少买一包烟,省下的钱可够一个贫困学生2天的生活费。他不是抽不起,而是舍不得。而这些年来,曹老常将自己的退休工资和子女孝敬他的钱,用于资助3名孤儿、15名特困生,帮助他们完成学业,累计达17000多元。
除了对经济上有困难的孩子给予关心、帮助、照顾外,曹老还为那些心灵上遭受创伤的孩子打开了快乐之门。在校外辅导过程中,曹老发现一些学生经常逃学,还有的离家出走,平时表现很内向、很压抑,这些多是成绩不好、比较玩皮的孩子。为了让他们快乐健康成长,他经常找他们聊天,给他们讲故事,和他们一起做游戏,上门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六年级学生小杰的爸爸在家长经验交流会上深有感触地说:“我的孩子非常调皮,常与老师顶撞,学习成绩很差,在家也很不听话,我恼火起来就是一顿乱打,造成孩子两次离家出走。曹爹6次上门帮助我与孩子沟通,给我传授正确的教子方法,还自己掏钱买书送给我们学习。我采用曹爹传授的多表扬、多赞评,与孩子比童年的心灵沟通法,很快出现了奇迹,孩子变得乖巧了,懂礼貌了,勤学守规了,还被学校评为了三好学生。我要感谢曹老师。”
让忠诚感动校园
作为临湘市“十佳人物”先进事迹报告团年纪最大的成员,曹步植在去世的前一天,还在全市作巡回报告。他那句“我要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去,让我的晚年在孩子们的笑声中度过,让夕阳余辉点燃明天的太阳”的报告结束语,震人心魄,响彻云霄,在人们心底激起阵阵涟漪;他坚贞不渝地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高尚情怀、将生命的光和热无私地奉献给孩子的崇高境界,不但感动了校园,而且感动了全临湘。
曹步植16岁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57载历尽坎坷,遭受劫难,但他始终对党的忠心不变,对党的教育事业痴心不改。新中国成立那年,他家被划为工商业兼地主成分,他被迫辍学回家;大跃进年代,他被戴上右倾帽子,撤了职,被发配到大云山中只有一个老师的学校;文革期间,他因家庭成分高多次遭批斗,被打成了劳伤。但他无怨无悔,坚持向党表决心,年复一年地申请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直到工作30年后的改革开放时期,夙愿才得以实现。
他44年的教龄中有40年是在农村山区学校度过的,共在湘北占桥、壁山、贺畈3个最偏远乡镇的16所学校执教过。五十年代末,他曾在大云山云雾深处只有他一个老师的东冲小学任教,一人采用四季复式教74名学生,每天要看8本教材、8本参考资料,要写8个教案,至少要批改74本作业,而创造了全区统考排名第二的骄人业绩。他因此被评上了全县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湖南省扫盲积极分子、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并当选为乡、县人民代表,热血与真情感动了大山。
晚年过度的操劳,使曹步植的身体遭受了重创,由此患上了高血压、心脏病、脑梗塞等多种疾病。也许他感觉到为党工作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工作起来似拼命三郎。2004年5月,市关工委组织关工委委员和讲师团成员赴各乡镇检查关协工作。当时曹老已经犯感冒2天了,血压很高,仍带病坚持检查了4天,关工委领导发现他脸色蜡黄,浑身发抖,才强行把他送进医院,出院后他照样坚持工作。2006年4月,他在二完小筹备全市校外辅导现场会,连续四天三夜的工作,引发了高血压和脑梗塞,又住进了医院。他躺在病床上,望着药瓶里慢慢往下滴的药水,心里慌得很,一直惦记着现场会的事,就趁儿女们和医生不注意,溜出了医院来到了会议现场。在大家庭中一向享有绝对权威的曹老,这次遭到了来自家人的强烈抗议。他的儿女们非常生气,这次动真格的,找到了关工委领导要求停止他的工作,曹老执意不肯,还和他们争吵了起来。他对家人说:“我的身体怎样我比你们清楚,你们不要干涉我。我的暮年生活很充实,我要把残年余力献给孩子,献给教育,就是累死了,我也心甘情愿。”
曹步植对自己对家人要求非常严格,有时苛刻到似乎不近人情的地步。他在家庭会上立了一条规矩:曹家的大门晚上不对外人开。何故?原来曹老和老伴一直与四儿子住在一起。儿子前些年在乡镇当书记时,免不了有人晚上来曹家送点小礼,套套近乎。特别是去年儿子调到市教育局当局长后,找他的人就更多了,为了保住儿子的清白,曹老才做出这样的决定。但还是有人钻空子。今年春节期间,有位乡下老师想调进城区学校,一连在曹家门前守了几夜,趁他们开门时进去强行将一个红包塞给曹老,曹老当场予以拒绝,这位老师放下红包就跑,曹老硬是追到门外把红包丢出去了。  
去年,曹老的老伴许兰香在家不小心摔伤,造成股骨颈粉碎性骨折住进了人民医院。曹老考虑到儿子刚任教育局长,猜想来医院看望的人肯定不少,于是他向家人发出了“圣旨”:“要封锁消息,不能麻烦别人。”同时,也给医生、护士们作了交待,统一了口径。因此,许奶奶的病房里从早到晚静悄悄。害得曹老的老同事、老朋友涂爹,从曹家找到医院,又从医院找到教育局,再从教育局找到医院,整整找了一天,才找到这老俩口。涂爹一气之下,不但把医生护士们训了一顿,还把曹老“骂”了一通:“你呀,快见阎王老子了,还是那么严于律已,严明家风。”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全国优秀校外辅导员”、“湖南省劳动模范”、“湖南省优秀关协委员”、“临湘市公民道德建设标兵”曹步植同志一路走来,留下了一道道闪光的足迹,树起了一座座伟岸的丰碑。曹老走了,走得那么匆忙,但他的音容笑貌,他的贤德风范永留人间。
当一轮火红的太阳冉冉升起的时候,一群少先队员向他们敬爱的曹爷爷致以最后的队礼,并在心底里默默对他说:“曹爷爷,我们爱您!”。

 
 
打印本页 纠错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