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阳光组工 > 组工评论
学习归来话人才 他山之石促发展
—— 赴苏州工业园学习心得体会
来源:中共岳阳市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18日   【字体: 】   点击数:

6月上旬,有幸参加了在苏州新加坡工业园举办的园区产业经济发展专题培训班。为期一周的学习,既有专家授课,又有实地考察;既有典雅别致的景观,又有闻名遐迩的建筑;既有工业经济的发达,更有现代文明的发展;既有开放包容的先进理念,更有优秀专业的人才资源……这种零距离、多角度、全方位的接触和了解,我感受到了视觉和思想上的双重冲击,学习时间虽短,但受益匪浅。

学有所“得”

一是更新思想观念,改革探索前行。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苏州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过程,无不体现在思想的解放,无不贯穿着观念的更新。先进的理念成为了规划先行、科技创新、高位引领、和谐构建等所有成功经验和目标实现的理论武装和思想动力。苏州工业园区首创中外经济合作的新模式,积极借鉴新加坡行政管理方式,确立了全新的“亲商、亲民、亲环境”理念,构建了“公开、公正、公平”和透明规范的法制化环境,初步建立起“精简、统一、效能”的服务型政府,先行先试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创造了多个全国 “第一”和“唯一”。

二是依托人才团队,创新持续发展。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20年来,在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区域和谐、社会管理等诸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人才是园区20年来持续快速发展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园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始终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强化人才工作与科技金融工作的协同,以金融推动项目,以项目集聚人才,以人才引领产业,逐步形成了“高端引领、海归集聚、全国领先”的人才工作新局面。目前园区累计各类“千人计划”人才总数达到112成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国家“千人计划”创投中心。苏州园区的招商团队大部分有专业知识背景,熟悉各类商业谈判、国家产业政策,是一支既懂经营、会管理,又有技术、有专长的复合型的人才队伍,正因为有这样的人才资源,才能更加高效地工作,创造更多的成果。

三是创优人才服务,营造良好环境。苏州园区致力于打造高端人才首选之地,积极营造适合优秀人才发展的创业环境、商务环境和乐居生活环境。通过搭建留学人员、博士生联谊会、领军人才俱乐部等高层次人才交流平台,为高层次人才在创业辅导、融资担保、知识产权保护、项目申报等方面提供信息咨询等一站式服务。建设了近50万平米、可容纳15000人拎包入住的优租房,以低于市场价1/3的价格面向各类人才出租,一揽子解决优秀人才安居保障、薪酬补贴、家属随迁、子女入学、出入境管理等问题,在全区范围营造了鼓励创新、激励创业、奖励创优的发展环境。这些全方位、“保姆式”的优质服务,不仅吸引了很多优秀人才来此创新创业,更留住了不少优秀团队在这里创造未来。

学有所“思”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苏州园区的很多经验做法给我以深刻的启迪。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关心下,我市人才环境有所优化、人才投入有所加大、人才政策更加优惠,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今年,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人才工作,出台了《巴陵人才工程实施方案》和《关于加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工作的实施办法(试行)》,提出了系列重大人才政策及举措,人才工作有了里程碑式的发展。但人才开发永无止境,加之当前又处于岳阳成为湖南通江达海经济新增长极的关键时期,我们希望能借鉴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更加解放思想,创新人才体制机制,做优人才服务工作,为打造湖南通江达海的新增长极集聚各类优秀人才。

一、突破误区,思想认识上真正重视。对人才的高度重视,是苏州园区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人才的不断创新,是园区发展的活力之源。而在我市,人才工作在有一些地区、部分单位还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守盛书记指出,要发挥岳阳作为湖南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桥头堡作用,呼应长三角,着眼中三角,对接长株潭,辐射环湖区,将岳阳发展成为湖南通江达海的新增长极。实现这一重大任务,就必须在人才工作上充分发力,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保支持。而摆在第一位的则是解放思想,突破观念误区。一是突破“招财=引才”的误区。要解放思想,突破眼前利益局限,不要把招商等同于引智,不能把招财当成是引才,要坚持高屋建瓴,真正在思想上重视人才工作,坚持项目资金紧跟人才流动,支持人才创新创业。二是突破“人才=全才”的误区。要用辩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人才,不能简单地把人才等同于全才,正确对待成熟人才和成长性人才,正确对待人才的缺点,宽容人才的失误,用更包容、更开明的态度,大胆引进成长性人才,尽力培养成长性人才,积极用好成熟人才。三是突破“求所用=求所有”的误区。岳阳不同于苏州这些经济发达地区,在承载平台、人文等各方面还存有差距,加上现代各类人才流动性大的特点,我们应该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实现“智力流动、来去自由”,通过授予荣誉称号,兼任职务、聘请顾问、项目竞标等形式,建立与户籍在外的优秀人才以及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的人才共享模式,积极引进省内外高层次人才的智力和成果。突破这些误区,用先进的理念引导行动,做到思想解放、观念更新,才是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二、创新举措,体制机制上不断创新。回顾苏州园区的发展,灵活的体制机制是使园区发展永葆活力的重要法宝结合我市的人才工作实际情况,一是不断完善人才引进机制。认真学习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立足服务发展大局,大胆突破现有政策障碍,切实开通紧缺急需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制定完善我市《高层次人才及紧缺急需人才引进办法》。要根据我市产业发展实际,对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进行明确界定,规定哪些类型人才可以开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以“一站式”到位的快捷方式,坚持特事特办、特事快办,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急需人才。二是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人才是加强人才队伍“造血”功能的长效机制。只有具备了自我“造血”的能力,我市人才队伍建设才会出现“源头活水”,不断发展壮大。要结合岳阳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在现有干部教育和人才培训的良好基础上,继续加大人才培养投入,围绕产业发展和事业需要,每年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企业家、专业技术人才等各行业骨干人才到名校、名企和发达地区去学习、进修和培训,培养一批专业精通、视野开阔、熟悉国际国内市场、具有战略开拓能力和现代管理知识的各类优秀人才。三是要实施乡土人才开发计划。农业产业比较发达,农业人才需求比较旺盛,也是我市不同于经济发达地区的一个特点,我们应该因地制宜,既要引进各类人才,也不能忽视本土人才的作用发挥。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人才培养力度,采取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联合培养等多种培养方式,加速培养一批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每年为我市农村地区输送一批“用得上、留得住”的适用性乡土人才,尽快扭转我市农业人才短缺的局面,推动城乡人才队伍均衡发展。

三、优化环境,人才服务上确保到位。苏州园区云集世界各地的各类优秀人才,拥有2亿元的人才开发专项资金、一流的环境和“保姆式”的服务等等,给了我们创优人才发展“软”环境方面不少启发。一是强化资金投入。牢固树立“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的观念,不断加大对人才工作的投入力度。各级党委、政府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列入政府年度财政预算,并根据人才工作的实际需要,逐年增加。充分调动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在人才投入方面的积极性,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人才事业,逐步形成多元化的人才投入机制。二是强化政策保障。在人才子女就学、住房、家属工作调动等方面出台明确具体的刚性政策。条件成熟的地方,要建好工作房、人才公寓。特别是市县两级的主要开发区、工业园区要加快人才公寓建设步伐,尽可能地解决各类人才住房的后顾之忧。加大对引进人才的资助、补贴力度,对一线科研人员的待遇给予倾斜。健全专家休假疗养等制度,营造拴心留人的好环境。三是强化舆论环境。加大人才激励力度,落实好巴陵人才工程,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介积极宣传,广泛推介,让人才有归属感、成就感、荣誉感。积极营造宽容、宽松的舆论环境,倡导“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形成重视人才、支持人才、关心人才、宽容人才的良好社会环境。

    (谭立华 市委组织部副处级组织员)

 
 
打印本页 纠错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