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前,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唱响了春天的故事,香江之滨、莲花山下,奇迹般崛起了一座新城;35年后的秋天,我和市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专题培训班的同学一道,走进了深圳这座美丽的滨海新城。7天的培训时间,有规划前沿理论探讨、有规划方案的判断与甄别、有深圳改革与发展深度解读、有深圳城市建设的考察与交流,安排紧凑、内容丰富、方式多样。说到学习收获,毕竟我没有从事规划专业工作,我想更多的从学习之余的几个片段,来谈谈对深圳这座城市的感受,特别是蕴藏在这座城市性格之中的创新活力、实干精神、法治思维和民本情怀。
片段一:莲花山邓小平广场 创新活力
莲花山中心公园,是初到深圳必去的首选之地。矗立在莲花山顶的邓小平雕像气宇轩昂,身穿风衣,面朝南方,大步向前,风衣的一角在身后吹起。大步向前,趟出一条路来,正是一种创新的姿态。
创办特区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的事业,书本上没有,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照搬。面对深圳的发展成就,无论是课堂上讲,还是在课余议,说得最多的是创新与活力。
探索与创新一直是深圳蓬勃发展的源动力,也是深圳城市发展的基石。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三来一补”、要素驱动到目前的绿色发展、创新驱动,深圳通过实施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战略,不断适应发展环境变化、推进城市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产业向高端集聚发展。创新之路,成就深圳大业。现在的深圳,已经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创新之城。
敢想敢试,敢破敢立,需要的不仅仅是创新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创新的勇气和敢于担当的气魄。真是由于这种勇气和担当,我们就不难理解,改革开放的许多第一,包括第一支股票的发行、第一槌国有土地交易,等等,都源自深圳。
党的十八大对组织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需要我们拿出百倍的勇气和担当,凝聚创新智慧,探索创新之路,让组织工作在创新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片段二:深圳博物馆 实干精神
在深圳博物馆,陈列有深圳改革开放史展厅,通过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一段段视频,讲述着深圳从万人渔村建设成一座现代化城市的故事。在展厅的入口处,放置着题为“拓荒”的雕塑,一头健壮的开荒牛,四蹄后蹬,奋力开垦着身后的土地。展厅内的“开荒牛”艰苦创业展室,主角都是普普通通的建设者、打工族。在展室的介绍中这样写道:“人民不会忘记开荒牛的故事,特区建立后,一批又一批的建设者,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聚深圳,不懈奋斗,无私奉献,用他们的勤劳和汗水,为特区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城乡规划是凝固的图画,需要管理者、建设者用实干来变成现实。蛇口开山的炮声,是实干;国贸大厦的建设速度,是实干;经理学院外泥岗桥上匆匆走过的身影,同样是实干精神的体现。正如深圳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杨立勋在课堂上讲的,深圳的建设成就,是深圳人一步一步干出来的。如果说深圳通过改革创新趟出了一条新路的话,那实干精神使深圳在这条创新之路上走得更快更好。
其实,我们从来不缺蓝图、规划、目标,所缺少的,恰恰是俯下身子,奋力前行的实干精神。面对组织工作的目标任务,就要以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用奉献的汗水为事业发展增添前行的力量。
片段三:深圳城市规划展室 法治思维
城乡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有着严格的法定程序,城乡规划一经批准便具有法律效力,在城乡规划实施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保证城乡建设的有序、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在莲花山,有一座占地面积不大的深圳城市规划展室,参观过程中,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副总规划师张一成老师重点介绍了深圳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三次总体规划,尽管在深圳城市发展过程中,其发展和扩张的速度远远超过了总体规划的预计目标,但深圳都能够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对城市规划进行科学的优化和完善。可以这样说,深圳是一座基本按照规划建设起来的城市,体现了这座城市管理者严格依法行政的法治思维。
其实,不单单是政府部门,在与深圳人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也能够感受到,尊崇法律,守护规则,已普遍成为深圳人的自觉习惯和集体意识,成为了深圳文化的重要内容。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离不开法治文化的滋养和培育。法治之路也许漫长,但只要我们身体力行,自觉养成法治思维,努力营造法治氛围,带动社会全员参与,法治在这片土地上总会生根发芽枝繁叶茂,终将成为这个社会的主流文化和核心价值。
片段四:深圳渔民村 民本情怀
深圳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十分注重以民生为本,把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纳入到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罗湖区渔民村的改造就是其中的缩影。
深圳渔民村地处深圳河畔,与香港一墙之隔。在渔民村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管理体制的不适应,加之利益的驱动,村民乱搭乱建,导致基础设施薄弱,环境卫生恶劣,社会治安复杂。面对城中村乱象,深圳市罗湖区引导村支两委班子启动了渔民村改造工程,并为这一改造工程给予政策、资金和规划设计支持。2004年8月,重新耸立在深圳河畔的渔民村实行“旅业式”管理,由村里成立物业管理公司统一招租、统一服务,连续多年实现了出租率100%、治安刑事案件为零的记录,被誉为“一好百好、一了百了”的“渔民村模式”,实现了政府社会管理成本下降、村民幸福指数上升、租户安全感增强的“三赢”,成为特区农村城市化的样板。在渔民村内,规划有村民文化广场,广场的一头,村民集资建设了一座“近民亭”,亭上悬挂着一幅对联“渔曲高扬春故事;村民乐享泰和年”,表达了村民的集体心声。
在深圳,无论是经济成果共享、社会管理创新,还是公民力量参与等等,这些变化无不立足于人、着眼于人,充分体现了执政者的民本情怀。从事组织工作,最大的民本情怀,就是要坚持公道正派,真正把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选拔出来,把基层组织建强起来,以好干部正导向、以强班子带发展,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进步。
时间已是深秋,阳光依然温暖。莲花山上,登高怀人,我们想起的是春天的故事;极目眺远,我们看见的是秋天的收获。阳光照在身上,温暖和收获留在心中。学有所获,更需学有所为、学有所成。我将把这份学习感受融入到自己的工作实践之中,以创新谋划思路、以制度规范管理、以实干推进落实,当好干部选拔任用的监督员、守门员,推进干部监督工作取得更加扎实的成效。
(刘立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