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其落脚点在于“心”、在于“命”,心有大小之分,命也有大小之分。从党的宗旨和路线来看,这个“心”可以理解为“为天地立心”,这个“命”可以理解为“为生民立命”,从而领导建设小康社会,为万世而开太平。从建党100年来革命、建设、改革各阶段一又一代的精英分子看,其大理想、大胸怀、大作为,也很好地体现了他们为民族未来而长葆初心,为国家兴旺而担当时代使命。以上这两种心和命,应该叫做“发大心”、“担大命”。相比之下,作为9000万共产党员中的普通一员,我看到了自己心和命的“微小”,甚至于“无”。一直记得1999年在白羊田镇,几十名干部民主投票,推选我入党时的场景。那时对于入党的理解,只是觉得入党是一种荣誉,只有踏实工作,才有资格入党。20多年来,通过接受“三讲”、“三个代表”、“先进性教育”、“科学发展观”、“群众路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历次主题教育,才逐步形成一个小小的初心,那就是:严格约束自我、热心服务他人。从无心到有心,从小心到大心,我觉得这个“心”,还要继续不断往前修;这个“命”,还要继续拓宽心量来担当。具体说来,应该做到“四有四多”。
第一,做到心中有党,多一点气节。党性修养,是共产党员最根本的修养。这不仅体现在对“四个意识”、“两个维护”的坚定贯彻落实,也不仅体现在对党中央、省委、市委和局党组决策部署的令行禁止,更多的则是要涵养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气节。2013年去重庆渣滓洞参观,心里带着这么一个疑问,那就是在长年累月的思想洗脑和严刑拷打之下,那些共产党员为什么会宁死不屈?但当在监舍看到陈然烈士的《论气节》时,疑惑便涣然冰释,他写道:“什么是气节?就是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这种磅礴天地的精神。也就是《礼记》上所提出的‘临财勿苟得、临难勿苟免’,‘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的这种择善固守的精神。”从此之后,我便将党性修养与气节涵养联系起来,经常以“临财勿苟得、临难勿苟免”来激励自己,做到在平时能安贫乐道,坚守自己的岗位;在名利诱惑之下能不动心志,守住自己的本心;在面对诋毁党和国家制度的言论时,能够坚定回击、捍卫真理,真正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
第二,做到心中有民,多一点情怀。儒家讲“修齐治平”,道家讲“无为而治”,佛家讲“普渡众生”,我们共产党人讲“为人民服务”。我想,几千年来一以贯之的大道,都是基本一致的,都是讲要奉献自己、利益他人。只是在这一理念的贯彻落实上,有其情怀上的深浅不同。习近平总书记讲,“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对于这一高度,我们虽然只能高山仰止,但也可以心向往之,在平时工作生活中,多一点利益他人的情怀。参加工作特别是从事科技业务管理工作以来,我从起心动念到言行举止,一直奉行“多与人方便、不与人为难”的原则,从抽象的制度和程序设计,到具体的项目和资金监管,自始至终做到热心周到、主动服务,既收获了服务对象较高的满意度,也被市政府记下“三等功”。
第三,做到心中有责,多一点担当。面对繁杂工作任务和家务事,我经常自嘲“上班下班、都是畏途”。这份畏难之心,其实也是源自对事业和家庭的高度责任感。2014年到计划科工作以来,无论是科技规划和年度计划的编制,还是科技政策和管理制度的出台;无论是计划体系的构建,还是科技项目的监督实施;无论是绩效指标的短板攻坚,还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等中心任务,都能按照局党组和领导的部署,不折不扣抓落实,着力构建了市级科技计划体系、计划管理体系、政策支撑体系等三个体系,有效促进了业务科室之间、市县两级之间工作上的高效协同,稳步推进了科技统计、咨询专家库、信息管理平台等基础建设,开创了科技计划管理新的工作局面。
第四,做到心中有戒,多一点敬畏。《尚书.尧典》开篇讲到尧有七德,其中“敬”居其首。自尧以下,几千年来直承忧患意识的谨小慎微,让“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成为我们的民族基因。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更要牢记总书记要求,时刻保持敬畏之心,做到心中有戒、以戒为师,模范遵守党纪、国法、政规。工作中,我始终心怀敬畏,敬畏法纪、敬畏因果、敬畏人言,始终与争名夺利保持距离,与灯红酒绿保持距离,与服务对象保持距离,以一份敬畏之心,换来了选择上的清醒、笃定,也换来了心灵上的清净、平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