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县区工作 > 临湘市
长江村里护长江
——临湘市“守护好一江碧水”观察之一
来源:湖南日报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10日   【字体: 】   点击数:

十年九逃荒,人猪共一房,粪便随水流,沟渠是水缸……

深秋的一个午后,我们沿长江临湘大堤溯流而上,隐隐听见有路人在吟唱“过去的歌谣”。循声而去,江边屋舍俨然,蔬果基地一片青绿,一些小花在江堤上肆意铺展,江心还有个芳草萋萋的洲。

路人是江南镇长江村党总支书记宋引忠,年过半百的他如今还是护碧水的巡护员。凝望江天,远眺江心洲,他说起长江村的故事滔滔不绝。

几十年前,这里的村民都传唱祖辈传下来的“顺口溜”,它是长江村里的曲调,有眼泪,还有饥饿和贫穷,也是村民当时生活的真实写照。

出生在长江边,宋引忠从小就和父辈去江心洲上捕鱼、采野菜、打鸟。“上个世纪70年代,湖北那边的渔民也在洲上讨生活,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抢地争食’行动。”

一场“官司”打下来,江心洲划归长江村,原因是该村在上面种植了芦苇,建了养殖场。

当时的“胜利”,激发了村民“大开发”的热情。靠着江心洲8000亩芦苇资源,村级集体经济每年营收近200万元,成了村里的“小金库”。

1998年,百年一遇的洪水,毁了江心洲的“产业”和岸边的家园,自然灾害虽然给村民上了一课,但是并没引起太多触动。虽生态环境、居住条件、生活水平越来越跟不上时代,但靠“洲”吃“洲”的思想仍占上风。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犹如春风吹遍长江两岸。临湘拥有湖南近四分之一的长江干流岸线,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扛起“守护好一江碧水”重任,凝神聚力打造“最美长江岸线”。

临湘市委、市政府组织职能部门合力攻坚,取缔非法经营货运码头3处、违规砂石堆场14处,复绿面积达20万平方米,还长江水清岸绿自然生态原貌。

临湘市长江大堤养护中心按照“宜草则草、宜树则树”原则,发动林业等单位植草30多万平方米,造林7000余亩,助力长江大堤生态环境修复和沿江绿色生态廊道建设。

为了全方位守护,市河长办指导乡镇建立起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将辖区内38.5公里长江大堤分为4段,由河段长和“民间河长”共护。

最令人艳羡的是,临湘市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促进长江“大保护”,长江沿岸的乡村越来越生态宜居宜游。

从东往西看,长江沿岸美丽乡村越来越多,长江村却变化不大,村民有些坐不住了。临湘党委、政府看准了村民的期盼,通过政府奖补,百姓自筹,全村拆除了猪圈、鸡棚等偏杂屋245户,统一建起了徽派小院,安装了自来水,生活与卫生条件得到改善,村子也美起来了。

几年前,国家启动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行动,村民必须离船上岸,但有些舍不得洲上的“小金库”。鱼不能捕了,芦苇不能割了,村民想不通。土生土长的年轻小伙陈博走马上任村党总支书记,带着党员干部挨家挨户讲“守护好一江碧水”的道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就是留口饭给子孙吃。”

光讲道理不行,要看实际行动。长江村550户2598人的长远发展问题,牵动临湘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心。江南镇党委、政府领导多次走访入户,听取党员、村民意见,形成了共识:长江村有30余公里江滩,常有散客来这里观光,为何不趁势发展“美丽经济”,带动乡村生态休闲游促村民致富呢?

村民们觉得种油菜最容易见效,村里流转土地规划出2000亩油菜花海。2019年,在临湘市委、市政府支持下,长江村成功举办了第一届油菜花节,一个月时间,平均每天接待游客上万人,村民开办农家乐,出售农副产品,腰包渐渐鼓起来了。

如今,长江村油菜花节已举办3届,油菜花成了长江村的“金色名片”,吸引游客纷至沓来。宋引忠说,村民一高兴,请人写了新的歌谣:农家小院齐规划,有厨有厕有农房;屋前院花连村路,屋后花海到长江;雨污分类地下走,道路广场亮灯光;连季花节能留客,绿色养种奔小康……

“长江村故事,也是临湘乡村变迁的故事,为了‘守护好一江碧水’,乡村的故事只会越来越精彩。”今年10月,全省河湖长制工作推进会选在临湘召开,各地领导专家都到长江村观摩,村民清楚地听见,临湘市委书记王文华的话语铿锵:临湘将坚定不移推动沿江产业绿色转型,发挥好“岳阳长江百里绿色经济发展走廊”主阵地作用,凭借绿色经济引领临湘全域高质量发展!

忆苦思甜,宋引忠开心得像个孩子:“记得常来哦,长江村等着你们,这里是长江人的精神家园!”

越往村里走,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长江村人如沐春风,唱着新的歌谣,迈上新的征程……

 
 
打印本页 纠错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