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县区工作 > 临湘市
白羊田镇:扶贫扶志“双帮扶”
来源:中共临湘市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23日   【字体: 】   点击数:

5719e2ebde7708bc057b42e60b479bd

金秋十月的早晨,湖南岳阳临湘市白羊田镇双泉村在浓郁的桂花香气中苏醒。天还迷蒙亮,廖友满就骑着三轮车载着泡米机(一种将大米用制成手指粗细圆筒状食物的机器)向集镇驶去,驱使这位建档立卡贫困户早早赶路的是镇上的多位老主顾。

“卖‘泡米’、打‘泡米’,新鲜的‘泡米’、现做现卖。”在吆喝声中,廖友满开启一天的忙碌。还未到中午,车上现打的“泡米”就售卖一空。

时间回到半年前,廖友满还是在家靠着低保金生活的贫困户,让他生活发生转变的关键,是双泉村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次上门走访。

廖友满所在的双泉村是大云山脚下的小山村,因山多地少、交通不便,这里成为远近闻名的贫困村,2017年岳阳市纪委、湖南民族职业学院以及临湘市扶贫办组成的驻村扶贫工作队就来到这里,踏上了带领60户贫困户172人的脱贫攻坚之路。

一直以来,廖友满都对打“泡米”有着浓厚兴趣,但动辄四五千一台的泡米机让廖友满犯了愁,双泉村驻村扶贫工作队了解这一情况后,当即给他送来了机器。

正如廖友满所愿,经过几天练习后,他使用机器起来得心应手,廖友满的泡米生意开始从屋场走向村庄迈向集镇。

昔日吃着低保的贫困户,如今开着三轮车做生意,一个月能赚3000元,廖友满的事迹点燃了同村贫困户李可保的热情。“我跟着廖友满学了几天了,我也想打‘泡米’,”于是在驻村工作的帮助下,李可保也开始了打“泡米”的生意。不服输的李可保还在走街串巷的间隙回收废品,“我赚的钱可比老廖多哩!”。

在廖友满、李可保骑着三轮车在叫卖“泡米”时,罗改田正在双泉村半岭黄桃扶贫基地对桃树进行养护管理,为来年的丰收做准备。

39405070adb66259ca35ee2c685c1eb

“今年黄桃我自己都没吃几个,还没摘就被人预定了,紧俏得很”看着自己刚抚育的黄桃林,罗改田的喜悦溢于言表。

产业稳人心就稳,为了稳民心,2016年底,双泉村依托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在半岭组的山上种下了400株黄桃苗,到今年,黄桃苗增加到了1600株,优质的黄桃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畅销货。今年的一个夏天,基地就销售了16万元的黄桃,像罗改田这样参与种植、抚育的贫困户,年收入超过2万元。

“这里可不只有黄桃,国家精准扶贫,我们精细发展产业。”说起自己的致富经,曾担任过村干部的党员致富带头人谭伍军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为了进一步增产增收,谭伍军创新发展模式,在半岭黄桃基地开发立体农业,发展林下经济,在黄桃基地建鸡棚、挖鱼池、种西瓜,高效利用土地,目前已喂养乌鸡500只、鱼300尾、种植西瓜20亩。参与到黄桃扶贫项目的24户兜底贫困户,每年分红在500元以上,同时村委还吸引贫困户通过出让土地、参与黄桃基地劳动的方式入股,增加收益。

收入稳脱贫就稳,为此双泉村在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发展产业帮扶上下功夫,针对贫困户的自身需求个性化地定制产业帮扶以及就业方案,近年来,该村为32户96名贫困户送去鸡、鸭苗1560羽、仔猪20头、牛7头、鱼苗1500尾等生产生活物资,同时还将27户70名贫困户群众纳入到光伏电站、黄桃种植、油茶种植等扶贫产业中,通过自身小产业与集体产业双“保障”的带动,目前已有 48户136名贫困户稳定脱贫。

夕阳下,廖友满迎着桂花的香气从集镇回到了家,李可保把卖废品赚的几十元放到包里,贴身放着。刚完成黄桃树剪枝的罗改田正思考着明年买辆电动摩托还是汽油摩托车方便运货。

 
 
打印本页 纠错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