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县区工作 > 华容县
华容县率先全省实现“校校通”工程走笔
来源:岳阳日报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24日   【字体: 】   点击数:

本报记者 沈 念 徐 颖
    今年1月24日,我省教育信息化区域试点县——华容县教育局正式对外宣布,投资5000多万元的“校校通”信息网络,在不到1年的时间里覆盖全县132所中小学并平稳运行。这标志着该县在全省率先建成“校校通”工程。
    而在该县广大师生中,悄然流行起一个热词——云端的“大观园”。
    经典名著《红楼梦》用瑰丽的语言构建了一个精美的“大观园”,这是红楼人物活动的艺术舞台,书写了没落封建贵族的衰落梦;而华容县探索创建的云端“大观园”,实则是通过“校校通”信息网络化建设,完成信息共建共享,实现的是信息化时代教育资源平等共享的梦。
    教育部去年底在“教育信息化工作月报”中对华容“校校通”创建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对中西部地区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而该县教育局长蔡智坦言:“创建工作的确很苦很累,但能促进教育城乡均衡发展,很值得!”
    创新合作形式:企业参与化解投入压力
偏远的洪山头明碧小学,多年来一直缺音乐和美术教师。“校校通”投入使用后,师生再也不因此而头痛了,通过信息网络化,在“专递课堂”内同步享受全县最好的学校——马鞍山实验学校“名师”的授课。
    这是偏远地区学校师生梦想过的教育教学模式,而实现它并非一蹴而就。
    2013年1月15日,是蔡智就任华容县教育局局长的第一个工作日。县教育信息技术中心主任董梓贵前来汇报有关创建全国首批教育信息化区域试点县的情况,蔡智听得津津有味,“我一来教育局,董主任就给我扎扎实实上了一课啊!”“华容县辖20个乡镇,73万人口,现有132所学校,经济社会发展、教育发展水平、教育人口分布均处于全省中等水平,在全省具有代表性。”话锋一转,董梓贵接着说:“不过,教育部、省教育厅都已明确,此次创建没有专项资金,搞好了,有奖励资金。这就要求我们自寻筹资渠道,自求解决资金难题的办法。”
    审时度势,刻不容缓。“这对孩子们是件大好事,咱们必须抓紧搞!”蔡智斩钉截铁。
    第一件事是调查摸底。在上任后的短短几个月时间里,蔡智频繁下到学校实地调研,了解学校信息技术装备情况。
    同步进行的是外出“取经”,向教育信息化工作做得好的地方学习、讨教。比如湖北、宁波等地。该县还把这方面的专家请进来,请他们介绍美国、台湾地区的成功经验。
    推进教育信息化是大势所趋,但的确是一个烧钱的买卖。华容县,一个农业大县、财政穷县是怎么做到的?解决资金问题也是头等大事,华容县委县政府想了很多办法:确定将2012年至2017年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的10%用于信息化建设应用,每年约300万元。同时,每年从工作经费中挤出100万元用于教育信息化投入。
    经过深入研究、科学论证,解决方案逐渐清晰:“政府主导、企业搭台、学校唱戏、师生应用、服务驱动”的建设框架,与北京安氏领信公司合作,整体推进全县“校校通”建设。
    “这确实是一个大动作,也是我们以前不敢想的事,我们现在做成了,并不是因为我们‘烧得起钱’了,而是因为我们另辟蹊径,创造性地运用了‘企业参与’的新模式。”县教育局副局长刘奉良说。
    创新建设模式:传统教学发生“颠覆”革命
    幸福乡新洲小学位于华容县东南边陲,是华容最偏远的一所村小之一,共有6个年级,47名学生。记者采访时,58岁的郭佳林老师正在使用多媒体一体机讲授“分数的减法”一课。教室里异常安静,孩子们都认真盯着大屏幕,生怕漏掉一个细节。站在教室外巡视的校长曾祥笑了。
    曾祥在这所小学工作了16年,他没有想到的是,一所村小也有机会使用到这么高端的信息化产品,他更没想到的是,装配了价值几十万的设备,学校竟然没花一分钱。
    县教育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县132所学校全部实现了多媒体设备安装到位和宽带接入到位;华容教育城域网及各学校校园网顺利开通,并建成县域中心机房。目前,全县每所学校、每位教师均已投入教育信息化应用之中,实现了教学、管理、服务的全覆盖。“校校通”工程建设以来,农村学校结束了只能依靠“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打天下”、在信息化装备方面与城区差一截的苦恼;城区学校解除了运营维修费用高,舍不得使用多媒体设备的烦恼。
    该县的传统教学开始发生“颠覆性”革命。全县教师“电子备课”成常态,传统的黑板板书被生动的声、像、图演示所取代,师生互动更加频繁,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该县还充分发掘名师资源,全县58名首届名师及外校名师的优质课,全部进入名师课堂资源库,可供全县师生随时学习。师资缺乏和条件薄弱学校,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了与名师与示范学校“课堂同步”,有力地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下乡、城乡均衡发展。
    创新使用机制:“专递课堂”共享优质资源
    终南中心小学校长肖术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OA办公系统。他说:“OA系统收发通知很方便,有了它县教育局已经很少下纸质文件了。”OA办公系统的投入使用不仅方便了无纸化办公,也为智能管理提供了条件。记者发现连审批请假条,检查教学进度,一对一教学辅导都能通过OA系统办理,十分省时省力。肖术所在的终南中心小学共有在职教师32名,人人开通了个人空间,记者采访时,他的个人空间已登录使用了2361次,上传课件22篇。
    有了新技术和新的教研方式的“护航”,华容开始着手利用录直播系统建设“专递课堂”。所谓“专递课堂”,指的是利用网上同步上课的方式,使边远地区上不齐课、上不好课的农村学校与拥有相对丰富教育资源的城市中心学校同上一堂课,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除了专递课堂,华容还重点加强名师课堂、翻转课堂、空间课堂、民主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的建设,利用该县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优质的数字化资源服务,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信息化建设在助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它也被广泛应用到为公众提供的服务上。该县教育局以方向引领能力、应用水平能力等为重点,引导学校重视并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促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双提升,组织对相关人员进行了“金字塔式”的集中培训,培训方式由“灌输式”转变为互动式,提高了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尽管在应用问题上还存在地区教育水平差异、经费有限、教学资源库有待完善等方面的问题,但我们会逐步找到解决办法!”蔡智语气坚定:“对于老百姓欢迎的好事,我们只有探索如何把这件好事做得更好。今后,我们将从构建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改变单一陈旧的传统学科教学,把课堂建设成为充满人文关怀、能够综合各种信息的工作平台。”
    走访中的一幕幕欢笑场景,一句句赞誉之词,依稀让我们看见云端的“大观园”更美好的明天。

 
 
打印本页 纠错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