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区:以片区“邻里”为单元,让小区邻里更温馨
近年来,岳阳楼区扛实老旧小区改造主战场、主阵地责任,瞄准打造全省、全市“先行区”“样板区”总体目标,以集中连片整治为途径,采取“邻里单元”改造+独立小区改造形式,同步建设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形成老旧小区改造“楼区模式”。2021年共改造老旧小区204个,涉及房屋2534栋、居民2.63万户、建筑面积288.79万平方米,约占全市年度改造计划任务的37.5%、全省任务的5%。
一、规划为重,精准施策,多管齐下绘蓝图。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老旧小区改造规划编制工作,区委书记、区长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并择优选取市规划勘测设计院及旧改经验丰富的设计公司,谋划全区老旧小区改造和城市更新工作。一是整体规划突出“全”。科学编制《岳阳楼区老旧小区改造规划(2021-2025)》,将辖内758个老旧小区全面纳入改造计划,列出年度改造计划;精心编制《岳阳楼区城市更新规划》和《铁西片区城市更新专项规划》,指引全区特别是老城区城市有机更新工作;制定《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方案》《历史建筑修缮设计方案》等方案,确保改造后的老旧小区既具先进理念,又存城市记忆。二是配套规划突出“实”。系统谋划老旧小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消防安全整治、市容市貌整治和畅通城区路网等为抓手,制定片区范围内24个消防通道及道路街景提质方案、5个经营性停车场建设方案、11个强弱电线路、危房加固、屋顶防水改造方案和26个养老托幼、农集贸市场、排水防涝等综合服务设施改造方案。三是规划分区突出“准”。围绕“一区一策、一楼一策、一路一策”的改造要求,坚持“六个结合”(结合历史现状、地理现状、道路现状、安全需要、人文特征、基层治理)原则,将204个涉改小区划分为46个邻里单元和48个独立小区,总计94个实施项目。
二、保障为要,凝心聚力,多点发力抓推进。先后组织召开2021年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动员会、业务培训会,建立出台老旧小区改造系列文件、制度,动员全区上下投身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一是强化组织保障、高位推进。成立由区委书记任组长,区长任第一副组长,区委常委及区政府副区长为副组长,区直单位和街道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岳阳楼区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老旧小区改造办公室。建立“一周一调度、一月一讲评”工作机制,健全发改、财政、住建、旧改办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重大问题“一事一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针对片区改造任务重的问题,按片区成立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指挥部,由区级领导担任片区改造指挥长,及时协调市直单位、督促区直部门依法依规解决相关问题。二是强化力量保障、打桩定位。将30名区级领导、58个区直单位、94名机关干部打桩定位到94个改造项目联点共建,组织涉改邻里单元、独立小区推选3-5名居民代表成立理事会,组建区、街道、社区、联点干部、理事会(业委会)为成员的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队,形成“区委领导、政府牵头,乡街负责、部门联点,社区主抓、居民主体,尽锐出战、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三是强化制度保障、规范操作。制定出台《岳阳楼区老旧小区改造实施细则》《前期工作指导意见》《资金管理办法》《项目管理实施细则》《监理管理制度》等系列规章制度,明确工作路径、工作责任、工作要求,规范工作流程和操作流程,确保项目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实施。
三、民生为本,攻克难题,多方破解“城市病”。老旧小区大部分位于老城区,普遍存在着“城市病”。针对排水不畅、屋面漏水、停车难等影响居民生活品质的突出问题,该区在前期规划设计和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坚持心为民所系、想为民所想,将“为群众办实事”贯穿始终。一是集中力量推进雨污分流。一方面报请市政府研究,将渍水现象较为突出的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雨污分流改造纳入市三峡水环境综合治理年度计划,与老旧小区改造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另一方面将小区内化粪池、雨污管网清淤疏浚作为必改内容,将雨污管网接入市政管网,最大限度解决积水渍水问题。二是全力以赴实施屋顶改造。将老旧小区屋顶防水改造纳入2021年全区老旧小区改造范围,制定《岳阳楼区老旧小区屋顶防水改造工作实施方案》,重点对东井岭片区、吕仙亭片区、观音阁片区、庙前街片区等老城区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未设计、且存在严重漏水渗水现象的楼栋,按照“一栋一策”的原则,分平屋面、坡屋面两类实施屋顶防水改造,解决居民“头痛”问题。三是千方百计化解停车难题。通过在涉改小区内拆除违建、道路“白改黑”等形式,在小区内合理规划,新增停车位近5000个,并根据需要,合理配置电动汽车和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同时针对片区和邻里单元住户停车难题,利用社区空坪,盘活存量资源,新建社会经营性停车场6个,新增停车位515个,有效解决了居民私家车无处停放或路边随意停放等难题,既缓解了停车“痛”点,更打通了交通“堵”点。四是整合资源建设“口袋公园”。以城市精细化管理为目标,全面摸排片区和邻里单元、独立小区中可用于提升居民居住品质的闲置用地、可利用用地,厘清可用面积和适宜功能,布局建设小型绿地、小公园、街心花园、社区小型运动场所等“口袋公园”,做到功能与居民诉求相匹配、风格与周边环境相匹配,让老旧小区改造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