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山区: 推动“四治四协同” 构建和谐江湖关系

来源:君山区委改革办    2022-12-08 15:17    字体: - +

君山区北临长江、西抵洞庭,三面环水,地处长江洞庭湖交汇处。2018年4月、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守护好一江碧水”,并提出了“做好洞庭湖生态保护修复,统筹推进长江干支流治污治岸治渔”的具体要求和殷切期待。君山区积极响应岳阳创建国家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将构建和谐江湖关系做为打造江湖共治新局面、探索转型发展新模式的重要支撑,通过推进治渔、治污、治患、治岸“四治四协同”,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现生态治理与经济发展共赢、与民生保障共建、与全民行动共鸣。截至2022年前三季度,559余户退捕渔民实现就业、社保全覆盖;东洞庭湖总磷浓度较去年同期下降17.1%;长江干流君山段水质均到达Ⅱ类标准;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态势明显改善,涉水产业转型升级明显提速,为落实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探索了可行路径。

一、精准“治渔”:将退捕禁捕与国有资产整合相协同,再现“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的洞庭美景

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和持续巩固禁渔成果,打好禁捕退捕持久战,做好渔民转产安置和民生保障工作,截至2022年前三季度,全区妥善安置建档立卡退捕渔民559余户,实现“退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查处违法捕捞案件105余起,偷捕盗捕风气为之一净;整合组建国有渔业集团,探索水产养殖和价值实现新路径。一是落实禁捕退捕,斩断利益链条。实施“清源斩链”行动,将禁捕工作和河长制相结合,实现禁捕水域网格化覆盖。严厉打击非法捕捞、非法垂钓等违法行为,着力整治“三无”船舶、“电毒炸”工具、非法网具及相关销售行为,全区6个农贸市场、1088家食品销售企业野生动物零交易,665家餐饮单位水生野生动物零供应,实现“水上不捕、市场不卖、餐馆不做、群众不吃”。二是安置上岸渔民,推动涉渔就业。回应渔民不愿远离渔业的民生诉求,推动“捕鱼人”变身“做鱼人”,培育风干鱼产业。推动“捕鱼人”变身“护鱼人”,设置河道保洁公益岗位,变“捕捞”为“打捞”。推动“本地歇业”转向“外地就业”,推荐渔民到沿海和新疆等地捕鱼。推动“自保”转向“社保”,确保退捕渔民养老保险“应保尽保”。三是推行智慧渔政,展开天网监控。充分运用雷达定位、无人机和定点抓拍等技术手段,建设以智慧渔政监管系统和网格化禁捕管理体系为核心的“禁渔天网工程”,有效解决非法捕捞行为“发现难、取证难、反应慢”等难题。四是整合国有资产,发展生态渔业。探索资源、资产、资本“三资”运作改革的新模式,整合养殖大户、原国有水产养殖场等沉睡资源,建立君山区生态渔业集团,大力发展生态水产养殖和“渔”“鱼”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推动水产养殖产业向集约化、品质化和深加工转型升级。

二、系统“治污”:将总磷削减与农业转型相协同,筑牢“守护一江碧水”的使命担当

水污染表现在水里,根子在岸上。针对洞庭湖总磷控制短板,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将常态化治理与特护期超额减排相衔接,实现总磷浓度大幅削减,洞庭湖水质综合评价接近地表水Ⅲ类;农用化学品减量增效,全面封洲禁牧淘汰牛羊,农业面源污染源被有力阻断;湿地生态系统净化能力恢复有效,天然湿地与人工湿地相得益彰。一是保持常态化持续性治理。提升城乡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整治重点入河湖排污口,建立污水管网周期性检测评估、改造更新机制。实行“首厕合格制”,稳步推进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建设改造。创新治污运营管理模式,鼓励开放污水垃圾处理市场,推行污水“厂-管网-河(湖)”一体化运行维护。二是加强特护期超标准削减。针对枯水期总磷浓度管控,提高排污口排渍口排放标准,达到或优于地表水河流Ⅲ类标准(排污口、排渍口总磷浓度分别不高于0.1mg/L和0.2mg/L)方可外排。执行湖区污水处理厂总磷特别排放限值标准,全区枯水期污水处理厂尾水降磷药剂投入约3万元/天。三是开展种植业化肥农药双减行动。推进化肥减量施用和农药减量替代,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推广新型高效机械如植保无人机等进行精准施药,扶持第三方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粪肥收集、处理、施用服务。四是优化养殖业布局和资源化利用。严格执行畜禽养殖分区管理制度,并将淘汰牛羊作为控制血吸虫传染源的关键抓手,奖励自愿淘汰牛羊的养殖户。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督促养殖场(户)自行或委托第三方进行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对全部还田利用的养殖场(户)免除排污许可证申领。五是统筹湿地恢复和人工湿地建设。开展河湖湿地生态系统现状调查与评估,逐步恢复湿地生态功能。广泛引入人工湿地配合治污降磷,在重要入江湖、河口位置建设生态前置库及功能湿地;打造“污水处理厂+湿地”治污综合体,对处理厂外排水进行深度降解和净化。

三、长效“治患”:将江湖连通与海绵城市建设相协同,确保“大旱无大灾”“城市不内涝”

化解“后三峡”时代洞庭湖枯水危机,努力构建新的水资源江湖平衡关系,实施长江补水工程、蓄滞洪区改造提质,提升湖区抗旱防汛能力;实施水系联通工程、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恢复湖区城乡水系和滞水蓄水净水功能。一是加快以江补垸,实现“大旱无大灾”。启动洞庭湖区北部长江补水工程一期,对华洪运河、华容河进行补水。在遭遇2022年特大干旱的情况下,长江补水工程日均补水量150万方以上,君山(3个堤垸 君山垸、建设垸、钱粮湖垸) 耕地面积41万亩,基本农田得到有效灌溉,实现“大旱无大灾”。二是连通江湖水系,编织畅通水网。聚焦水系连通、清淤增蓄,实施君山华洪运河、濠河等水系连通工程,完成1809.27公里沟渠清淤疏浚,859口塘坝整治增蓄452.04万方。三是提质蓄滞洪区,提升蓄洪退洪能力。加快建设水利安保工程,延护加固洪水港、荆江门等急弯岸段。建设蓄滞洪区和水利风景区,完成钱粮湖垸安全区安全区主体工程,推动洪水控制逐步转向洪水管理。四是建设海绵城市,力促“城市不内涝”。岳阳市2021年入选“十四五”全国首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君山区按照岳阳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进一步按“8+3+6+N”蓝图擘画海绵城市总体布局,并将海绵城市建设与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交通水利、黑臭水体治理等项目相融合。

四、精美“治岸”:将岸线修复与文旅宣教相协同,打造首倡之地最美长江岸线

作为“守护一江碧水”首倡之地,君山区既拥有“一湖四水”交汇,44.8公里长江岸线滨临的自然资源禀赋,又具备山水文化与湖湘文化交织,名山、名人、名文汇聚的文旅资源优势。扎实开展长江岸线整治,建设绿色长廊和清洁码头;发掘岸线资源和首倡地品牌,打造全国知名生态旅游目的地。一是推进岸线生态修复,建设绿色长廊。实施滩涂湿地整治,拆除网箱36万平方米,清除欧美黑杨8744亩,清退滩涂湿地种养9000亩。推进长江岸线复绿,营造防浪林123.33公顷,岸线砂场堆场复绿率达到100%,共覆土5.88万方,复绿面积19.6万平方米,拆除23条外滩道路,复绿15.4万平方米。二是推动码头系统治理,打造清洁“桥头堡”。实施码头关停和整治,全部取缔了长江沿线君山段9个砂石码头,推动长江岸线君山段非法砂石码头和2个渡口拆除复绿,其中,华龙码头成为了江豚最佳生活栖息地。推进泊位清洁能源升级;建设集交通、供电、给排水、消防、暖通、污染处理等设施的清洁能源LNG接收站。三是营造“岸线+”体系,丰富岸线功能。营造“岸线+安保”体系,提质长江干堤和洞庭湖堤防体系。营造“岸线+交通”体系,建设沿江大道,丰富城市交通和文旅环线网络。营造“岸线+文体”体系,打造洞庭湖国际马拉松赛道,成功举办2020最美长江岸线马拉松赛、2021中国户外健身休闲大会等活动,擦亮了“江湖运动之城”新名片。四是深挖首倡地品牌,促进文旅宣教融合。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君山段)建设,完成文物资源调研和保护规划编制;推进江豚湾景区创建国家4A级景区,高标准建设“守护好一江碧水”生态文化核心展示园。推进各类文旅节会活动,打开“流量密码”,市场运作成功举办野生荷花旅游节、观鸟节、芦苇节、风干鱼节、有味新洲村美食节、“江湖厨王”争霸赛、小龙虾节、广兴洲大白菜节等节会,推动旅游与文化、农业、生态教育等联动融合发展,年均吸引游客400多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20多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