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特新”兴校 “五育并举”树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近年来,汨罗市注重以学校为主阵地,聚焦落实“五育并举”,创新推进“四大工程”,擦亮素质教育品牌,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获评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的汨罗素质教育模式”获评国家级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湖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一、一学校一专有课程。深入推进课程建设,引导学生接受教育、培养兴趣、发展特长,多维度树立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是结合地域特点开课程。弼时镇学校结合开国元勋任弼时故里的地域特征,紧扣“三怕”精神和骆驼精神,联合任弼时纪念馆,开发系列爱国主义校本课程。屈子祠镇学校结合当地浓郁的屈原文化,借助屈子文化园的专家资源,深入挖掘其爱国主义、民本情怀、高洁人格、浪漫诗歌,形成校本课程。二是围绕办学传统开课程。市一中根据“厚德明理、求索创新”校训,围绕科技创新,形成“发明与创造”校本课程,让学生了解科学、热爱科学、研究科学。市二中坚持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国防教育+学校德育”长效育人机制,联合国防科技大学、湖南教育电视台国防频道、市人武部,编撰国防教育校本课程,开设湘北地区首个国防教育班,两届为空军航空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海军工程大学等高校输送近50名人才。三是针对学生群体开课程。市职业中专针对招收学生群体比较叛逆、不服管教的特征,着力开发礼仪课程,组建“礼仪服务”社团,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中国汨罗江国际龙舟节等大型活动多次提供礼仪服务。高泉小学针对部分家长培养孩子围棋爱好的需求,遴选围棋教师编撰校本围棋课程,不定期举办围棋比赛,既锻炼了学生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素质。这些特色课程深受学生喜爱,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平台,实现了学生从同质化到特色化发展的转变。
二、一学校一精品课堂。编印《创造适合学生的课堂》,指导全市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引导学生在课堂教育中充满活力、保持专注、增长才情,课堂教学改革覆盖率达100%。一是构建活力课堂,从讲堂向学堂转变。树牢“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活力”教育理念,构建“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新样态。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学、讨论、发言、实践、操作环节的设置比例占到50%,学生在课堂充分展示自己的时间占到50%,让讲堂变为学堂、主角变为主导、单一关注教法变为注重学生学法。学生由他主变为自主、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学得更主动、更高效。二是构建样板课堂,从传统向创新转化。积极倡导学校因地制宜,做好借鉴与创新的结合文章,走好“临帖、破帖、创帖”三大步,打造课改样板学校。分学段、分科目创新推出“三主三步”“四环递进法”等4种具有本土气息、教学实效的教学模式样板,根据教科特点活用“加减法”,适当增减环节,保障教学效果。各学校设立课程建设与教学开放日,面向片区学校开放教学,邀请家长全程参与,现场感受课堂效果,提出改进意见。三是构建行走课堂,从校内向校外延伸。在打造好校内课堂的基础上,借助工业园区、文化园区、自然风光资源,联合打造10余个产学研基地、研学基地、户外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企业参观、研学教育、户外拓展,让学生在行走中长历练、在实践中出真知,力促学生知之而行、知行合一。
三、一学校一特色文化。坚持以文化人、以文启智,让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涵养文明气质,提升文化内涵,赓续家国情怀。一是推进“非遗进校园”。依托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从中感受非遗之美。长乐镇学校将“玩抬阁故事”“踩长乐高跷”“酿古法甜酒”引入校园教学。屈子祠镇学校组建粽香社、香囊社、旱地龙舟社等社团,引导学生包粽子、做香囊、划龙舟,增强学生对地方民俗的认同感。二是开展“楚辞进课堂”。鼓励师生用楚辞表达生活、用诗歌浸润心灵,营造诵经典、重诗教的浓厚氛围。在语文教学中,每学期至少开设楚辞课程4节以上,将楚辞朗诵、诗歌接龙引入课堂。常态开展“我为汨罗江写诗文”“青年三行诗”等活动,学生自创诗歌3万余件。正则学校编排“正则芳华”诗会,在中国·汨罗江国际诗歌艺术周上展演,受到中外嘉宾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三是倡导“红色进心田”。活用本土红色资源,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学生参观任弼时故居、吴咏湘将军故居、八景烈士陵园等红色基地,广泛开展“红领巾心向党”示范性入队仪式、“时代少年·红心向党”朗诵演讲比赛,追寻伟人足迹,传承红色基因,引导广大学生学党史、知党恩、跟党走。
四、一学校一新式劳育。坚持以劳育人、以劳润心,推行新时代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力戒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等不良习气。一是居家+劳动,养成好习惯。组织中小学生居家时开展“四个一”劳动实践活动,即每周进行一次“清洗活动”,洗袜子、洗红领巾、洗碗筷;一次“清扫活动”,扫地、拖地、抹桌椅;一次“整理活动”,整理书包、书桌、床铺;一次“孝亲活动”,给长辈沏茶、洗脚、捶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二是基地+劳动,沾染泥土气。在校内建设劳动实践基地,实现农村学校全覆盖,在菜园、花园、果园中体验劳动乐趣。屈子祠镇学校开发建设劳动教育主题公园,规划香茶、油茶、百果、艾草、粽叶五个片区,同步利用小山坡开发成学校菜园,荣获首批“湖南省劳动实践基地”称号。市职业中专、大荆中学、黄柏中学组织学生种菜、栽花、除草、施肥,新华社、芒果TV等多家主流媒体宣传推介。三是社会+劳动,争做奉献者。利用周末、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深入村(社区),开展“四到”志愿服务活动,即到敬老院打扫前坪、送去温暖,到阅览室整理书籍、维持秩序,到楼道口撕牛皮癣、保护环境,到大厅内发放资料、宣讲政策,争当小小志愿者,激发大大正能量,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体验劳动魅力,留下成长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