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县:探索推进黄沙街茶场体制改革
黄沙街茶场始建于1965年5月,下辖两个茶叶生产工区、一个茶叶加工厂和一个原农业村栏河村,总人口2875人,其中原栏河村村民1272人,生产工区及加工厂人员1603人。近年来,受体制机制的制约,黄沙街茶场可持续发展面临瓶颈。2021年7月,岳阳县将推进黄沙街茶场体制改革纳入全县五大改革事项之一。一年来,黄沙街茶场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成效明显。
一、坚持在“统筹”上下真功,广泛凝聚合唱优势。发挥政府规划引领和资源统筹作用,引导资金、项目等要素向黄沙街茶场体制改革集中。一是高位推动抓谋划。县委书记高度重视改革黄沙街茶场体制改革,先后组织召开常委扩大会1次、调度会3次,明确先实行政企分开,剥离茶场办社会职能,后推进茶场向市场经济主体转型的改革方向,并提出到2025年,改制后企业扩基地、上规模、建标准、打品牌,带动全县茶产业发展壮大。二是强化领导抓推进。成立由一名县委常委任组长,县委办公室、县农业农村局、县供销联社牵头负责,财政、乡村振兴等职能部门和相关乡镇为成员的茶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并成立副科级机构茶产业发展中心,配置6个事业编制,同时引导县域茶企组建茶产业行业协会,着力构建政府抓政策扶持、茶产业发展中心抓战略规划、行业协会抓联动发展、经营主体抓生产加工和市场营销的茶产业发展工作机制。改革以来,领导小组先后召开7次工作推进会,确保改革各事项积极稳妥推进。三是完善要素抓保障。通过现场实地调研和广泛征求乡镇、行业部门、专家教授的意见建议,形成《贯彻新发展理念 建设茶产业强县》的调研成果,出台《岳阳县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年岳阳县茶园基地建设执行方案》,完成示范基地土壤质量监测分析以及生态有机茶园基地建设成本概算。明确县财政每年设立100万元专项资金,农业、移民、乡村振兴、供销等部门整合项目资金,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方式,对改革发展给予支持。指导成立专家顾问团,聘请省茶叶研究所专家包小村担任首席顾问,着力培育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土专家”,为黄沙街体制改革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持。
二、坚持在“瘦身”上动真格,全面实现轻装上阵。坚持“通盘考虑、分步实施,底线思维、规范有序,放管结合、因企制宜,尊重历史、面对现实,创新驱动、激发活力”五项改革基本原则,破解阻碍改革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充分激发企业发展活力。一是企业机构设置做“减法”。将原栏河村村民、在岗和退休农牧工及其他人员共2819人全部剥离黄沙街茶场,移交新成立茶场居委会管理,同时茶场所承担的办社会职能也全部进行移交。2021年12月,黄沙街茶场居委会正式挂牌运行,不再由黄沙街茶场负责管辖,交由黄沙街镇属地管辖,实现了精简瘦身、政企分开,同时也解决了原栏河村多年来没有在民政部门注册、无行政村序列、“三农”政策难以落实、民生项目无法落地的问题。二是历史遗留问题做“减法”。过去由于政策、环境等多方面原因,部分问题一直未能解决,阻碍了改革的推进。县委常委亲自调度部署,成立3个工作组,逐户深入党员群众家中,耐心细致做好政策宣讲工作。同时,先后5次召集农业农村、财政、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政法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与群众代表进行当面锣对面鼓地真心交流和恳谈,有力地化解了困扰基层多年的历史遗留问题。三是人事关系理顺做“减法”。对31名在册管理人员进行分别座谈,并对人员档案信息进行审核比对,下步将出台工作方案,采取改制后企业安置一批、茶产业发展中心考录一批,或逐步办理退休消化一批等多种方式,有效理顺人员人事关系,最大程度减少改制后企业的负担。
三、在“健体”上出真招,积极培植竞争优势。明晰自身底数,加大产品研究与开发,着力提升茶叶的含新量、含金量、含绿量。一是清理资产明家底。聘请第三方公司进驻黄沙街茶场,对全部国有资产资源、近五年财务收支情况、账面资金、“洞庭春”商标等进行全面评审评估,农业农村、国资、审计等部门全程参与审计,进一步盘清了国有资产家底。二是扩建茶园强基础。按照适当集中、连片开发的原则,在月田镇、毛田镇选址新建生态有机茶园200亩,对村(社区)主体连片开发的茶园基地给予项目资金和种植技术的扶持。与湘西州保靖县签订黄金茶战略合作伙伴协议,引进保靖黄金1号、2号、6号等良种茶苗,引导公田镇、月田镇、毛田镇、杨林街镇、黄沙街镇、县大云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选址新建、改扩建生态有机茶园或林-茶示范基地2125亩,力争3年左右建成1个以上国家级标准茶园、2个以上省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2个以上优质良种茶园示范基地。三是精深加工提品质。坚持春夏秋茶并重,高中低档搭配,绿茶与黄茶并举,初、精、深加工兼顾,科工贸联合的发展思路,抓好生态有机茶生产技术、精深加工技术、贮藏保质技术等重点项目的科技攻关,大力推进“椒子茶”“烟熏茶”“洗水茶”等本地传统产品和“速溶茶”“冷泡茶”等新产品的精深加工,大力发展高端茶产品。四是品牌创建树形象。对标岳阳黄茶区域公共品牌,重视“洞庭春”中国驰名商标的经营和管理,依法打击非法生产、假冒伪劣、虚假广告、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加大对品牌影响力的保护力度。利用线上线下宣传渠道和张谷英古建筑文化旅游节等大型节会活动,策划系列茶事活动,挖掘茶文化历史,创造一批茶歌、茶舞、茶剧,提高洞庭春品牌的美誉度、知名度。
四、在“抱团”上见真章,示范带动产业发展。发挥黄沙街茶场的龙头引领作用,突出茶科技、茶文化、茶产业,全力打造全省黄茶品牌输出中心、洞庭湖区优质茶叶种植示范基地,加快向茶产业强县迈进。一是统一质量标准。组建茶叶研究中心,建立和完善茶叶标准体系、检测体系,在茶园建设及管理、茶叶采摘、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各个环节推行标准化生产,严格控制化学投入品使用,禁止使用限用农药。建立产品质量信息追溯系统和市场监管体系,引导县域茶叶企业推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构建“生产有标准、产品有标志、质量有检测、认证有程序、市场有监管的茶产业发展格局。二是组建产业联盟。组建县茶产业联盟,推行县域内龙头企业联盟、中小企业加盟的组织形式,采取“茶叶协会+龙头企业+中小企业(合作社)+种植基地+种植农户+统一物流配送+统一加盟经销商”的模式,力争3年左右培育和引进茶叶年销售收入过千万的龙头企业3家以上、过亿元的1家以上,实现优势互补、市场联动,减少中小企业的运营成本和市场风险。三是促进联农带农。完善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动员企业对茶农进行保护性收购,同时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提取一定比例向交售原料的茶农进行利润分配。鼓励村集体成立集体经济合作社经营茶园,或用茶园入股企业。目前,已有13个村(社区)成立集体经济合作社,通过经营管理茶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四是打通固定渠道。强化乡镇惠农服务中心、基层供销社、农合联“两组织一平台”作用,充分利用国有门店,建立覆盖县、乡、村三级茶叶销售网络。建成县城专业综合批发市场和展销中心,探索市场直销、超市直销、网上直销等销售模式,推进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五是推进茶旅融合。坚持茶产业与康养产业相结合,围绕黄沙街茶香小镇建设,打造茶康养旅游小镇。坚持与旅游产业相结合,支持黄沙街茶叶示范场、原种场、鹿角茶场、新墙镇植山村茶场、大云山国家森林公园等规模茶场,开辟健身步道、自行车道、露营露宿等项目,打造核心景观茶基地。坚持与文创产业相结合,鼓励传统匠人艺人将茶元素融入芭蕉扇、巴陵清陶、花鼓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设计岳阳县茶礼品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