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临湘市坚持党建总揽,扎实推进“党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全市各级党组织中开展“党员干在前、共建美家园”党建主题活动,以党建带整治,以整治促党建,为深化农村“空心房”整治推进村庄清洁行动集中攻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截止目前,全市共拆除空心房、偏杂房等68万平方米,疏通河渠1400余公里,清淤池塘2744口,完成改厕14601户,绿化美化屋场2232个,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新华社、湖南日报等多家中央、省级主流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
一、突出一个导向:一线推动
坚持将集中攻坚的“主战场”作为党建引领的“主阵地”,大力践行“一线工作法”,做到重心下沉、关口前移、党员先行,在整治一线解难题、转作风、树形象。
领导在一线示范。成立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指挥部、镇级指挥中心和村级指挥所,市、镇、村三级党组织书记沉在一线、靠前指挥。45名市级领导带头联镇包村、136名镇(街道)领导干部包片联村、963名村(社区)干部联组包户,上下联动,逐级推进。市委主要领导驻点羊楼司镇新屋村,探索了“建造一个集中建房点,打造一条产业示范带,塑造一个绿色观光环,营造一个生态文明圈”的模式,并以点带面、全镇推进,共拆除107国道两旁竹棚、钢棚122处共3.3万平米,“三园一城”产业布局初具雏形,汇集竹器生产户500余家,既美化了环境、留住了乡愁,又兴旺了产业、致富了百姓。
力量在一线集中。组织机关干部下基层、进一线,在集中攻坚最前沿砥砺品质、锤炼意志、提高本领。选优配强驻村工作队伍,8个市派、114个县派、38个镇派工作队全部到岗到位,实现指导督导全域覆盖;发挥“党建带群建”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广泛动员全市青年、妇女和工人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村庄清洁行动;开展“百支队伍进村社、百项服务下基层”活动,组织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发挥专业特长、助力集中攻坚;动员全市党员公职人员利用周末返乡参加整治,定期通报参与情况,有力充实了工作力量。市政协机关、农业农村局等13个单位投入1200余人次,协力支持黄盖镇打造“最美长江岸线”,拆除沿堤50米范围所有“空心房”,高标准建设了2个集中建房点、13公里沿堤风光带、5000亩“稻田公园”。村民自豪地说:“我们呼吸的是农村空气,享受的是城市生活!”
责任在一线压实。将集中攻坚作为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突破口,着力明实责,出实招、求实效。考核具体化,结合整治十项重点任务,逐项细化指标、分解责任,确保考核考在实处、考出实效。督查精准化,重实绩、轻痕迹,做到“三多三少”,即多听群众意见、少听干部汇报,多看实际变化、少翻资料台账,多查偏远村组、少看路边盆景。责任链条化,整治全面推行清单管理,从领导机关到村支“两委”、从市委书记到普通党员,一律列出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和解决清单,做到任务到点、责任到人,打通“最后一公里”。
二、创新一个载体:三创三争
开展集中攻坚,支部是核心,党员是骨干。我们以“三创三争”为主要载体,推动基层党建与集中攻坚深度融合,党员带动与全面发动同步推进。
创清洁家庭、争当表率。下发《致全市党员的公开信》2万份,号召党员参与“三亮”行动,争创清洁家庭,走在整治前列:亮身份,实施“共产党员户”挂牌行动,发放标牌1.7万块,实现农村共产党员户挂牌全覆盖;亮责任,要求党员作出公开承诺,并在重要路段、河流、沟渠等部位树立党员职责牌,推动党员明责知责、履责尽责;亮表现,定期开展人居环境交叉检查,每月开展一次评比表彰,清洁评比结果公示栏对共产党员户作出醒目标记,让“红榜党员户”脸上有光,让“黑榜党员户”红脸出汗。长塘镇马安村10户党员家庭弘扬“六尺巷”精神,主动在自家房前让出3米路基,带动周边191户村民纷纷“礼让”,确保了长白公路提质拓宽工程顺利推进。
创文明屋场、争当样板。大力推行“1+1+10+100”网格化工作模式,即每名村干部联系1个屋场,每名党员明确1个责任区,联系10户农户,对接100个群众;对屋场内的道路、河港沟渠、黑臭水体等公共区域,分段、切块、分片实行党员包干,带动屋场群众共同治理、共同管护。五里牌街道新球社区樊家畈屋场出台《秀美屋场星级家庭评选细则》,每月组织开展评星评级,邀请屋场居民加入“我爱我家”微信群,鼓励大家以“随手拍”形式曝光身边“脏乱差”,道路污水横流、河港护坡崩塌等问题整治有力。
创示范村庄、争当标杆。明确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是本村(社区)人居环境整治的“第一责任人”,实时调度督促村干部、协会成员和保洁员的工作,集中攻坚成效纳入基层党组织年度绩效考核和书记“双述双评”的重要内容。各村以争创示范村为目标,结合地理特征、资源优势、民俗风情等实际,坚持科学规划、示范带动、打造品牌、整村推进,走出一条条有特色、有品位的村庄发展之路。长安街道荆竹山村坚持高起点规划,聘请杭州规划设计院统筹规划,先后投入资金900多万元,高标准建设了生态有机菜园、垂钓基地、古井凉亭和党建微公园,实现了“颜值”与“气质”同步提升。
三、构筑一个格局:共建共享
坚持将集中攻坚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努力把基层党员组织起来、把基层力量凝聚起来、把基层群众动员起来,积极构建党群共建、全民共享的生动局面。
宣传发动。依托党员志愿服务平台,招募志愿者4632名,深入一线开展服务活动232场次,1.2万人次开展义务劳动,发放宣传手册3万份,演出节目68场次,将服务送到群众的家门口;依托村(居)民讲习堂、文化礼堂等平台,采取微宣讲、知识讲座、上门走访等形式,推动整治精神家喻户晓、入脑入心;依托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创建“人居环境整治奖品超市”,清洁家庭持“奖券”可到“超市”兑换生活用品,极大调动了农民群众的参与热情。
产业推动。探索推行“党建+产业”融合模式,以产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农民增收致富,为集中攻坚增添后劲。抢抓中央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政策机遇,引导各村盘活“空心房”整治腾退用地,新建(扩建)果园、苗木、药材等种植基地23个,预计年底增收超500万元,人居环境整治的“造血”功能不断提升。羊楼司镇龙窖山村投资260万元打造绿色“名片”、展示瑶族风情,“五·一”假期接待游客1.2万人,村民人平增收近1200元。聂市镇党员致富带头人张兵驹建成集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餐饮住宿等于一体的涓湖田园综合体,带动周边44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自治促动。充分发挥村民在村庄整治中的主体作用,坚持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自治,实行重大事项群众议、整治情况群众评、常态保洁群众管,形成集中攻坚的强大合力。全市广泛开展“五老变五员、旧貌换新颜”活动,以本村老党员为核心,将老战士、老教师、老专家、老模范发动起来,组成一支热心公益、德高望重的“五老”队伍,在环境整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坦渡镇万峰村由“五老”牵头成立屋场管理委员会,以编写歌谣、拟定规章等形式,引导农民科学处置垃圾,垃圾分类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乡友带动。各级基层党组织加强流动党员阵地建设,探索流动党员“五个一”管理模式,鼓励和引导在外党员和乡友返乡投入集中攻坚、建设美丽家园。全市共筹集乡友支持资金超过2600万元,有43名乡友返乡创业。白羊田镇八百村乡友党员廖伟雄带头捐资230万元,带动78名本村乡贤和创业人士捐资135万元,全部投入环境整治,村庄面貌明显改善。在党员的带动下,全市群众踊跃参与整治,每家“投一个工、做一餐饭、供一天茶水”蔚然成风,有97%的“空心房”系群众自愿拆除,群众投工投劳累计达到20万天,折合人民币达3000万元。
四、坚持一个标准:从严从实
在集中攻坚中,我们坚持“严”字当头、“实”字托底,全面加强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管理监督,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攻坚克难。
支部整顿见真章。将农村环境整治情况作为衡量村支委优劣强弱的重要标准,实行分类定级、靶向施策,并将整顿情况作为衡量党员干部党性强弱、能力优劣、作风好坏的试金石。对新排查的14个软弱涣散党组织,由党员市级领导亲自挂帅,按照“六个一”工作法,实施精准“输液”、限期整改。江南镇长江村通过调优配强班子、发展后备力量等措施,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出色完成“偏杂屋”拆除还建、畜禽退养等急难险重任务,成为长江岸线的一道亮丽风景。
基层保障下真功。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重视,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基层组织保障水平和村干部基本待遇,确保基层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村级运转经费持续增长,今年共追加407万元,村均运转经费标准达到21.3万元,比去年增长2.6万元;农村社区经费标准也提高到行政村同等水平。村干部基本待遇稳步提升,基本养老保险和人身意外保险实现全覆盖,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基本报酬分别达到2700元/月、2900元/月,均比去年增长400元;集中攻坚奖补资金全面落实,市财政先后投入资金21180万元,派驻单位资金支持达2565万元。
干部激励动真格。坚持以正向激励鼓舞人。注重在集中攻坚一线培养、考察和选任干部。“七一”期间,表彰奖励20个村(社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和100名优秀共产党员,按照每个村(社区)1万元的标准给予奖励。走访慰问参与和支持集中攻坚的农村困难党员和老党员847名,慰问资金达35.8万元。4名表现突出的村干部被录用为国家公务员或乡镇事业编制人员,并着手提拔重用一批表现优秀的基层干部,牢固树立“以实干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用人导向。坚持以反向激励鞭策人。对因工作不力、推进不快和推诿扯皮的1个乡镇和1个村进行挂牌警告。
|